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高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长效机制构建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财政投入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国家相应改革了收费制度,建立了国家和受教育者个人分担教育费用的机制。不断上涨的教育费用,成为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的主要障碍。为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国家推出了助学贷款政策,以实现教育公平。自1987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多种助学贷款政策,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实现持续发展。经过深入调研,2007年国家出台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开,截至2009年底,累计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19.2亿元,贷款余额达113.3亿元,获得贷款人次高达224万。为了实现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持续发展,笔者通过对所在单位(德州学院)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进行了深入调查,采用学生抽样、问卷调查等方式,利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总结等理论工具,揭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优点与不足。与以往助学贷款相比,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信用贷款,不需要学生寻找担保或抵押,降低了学生申请贷款的成本;父母为共同借款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违约率;贷款期限延长,减轻了学生的还款压力;经办银行为政策性银行,能更好的突出助学贷款政策性、帮扶性、公益性的特征;高校不再支付风险补偿金,减轻了高校的经济压力,调动了高校的积极性。但同时也发现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具有一定的信用风险、配套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成本高收益低、资助工作人员配备不足、利率和还款方式单一等问题。在借鉴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助学贷款运作模式相对成熟的国家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长效机制:明确了申请发放、中间管理和贷款回收过程中的工作要点;扩大征信系统使用范围,提高国民信用意识;进一步明确了政府、高校、银行和学生及家长的权利与责任;取消不合理的户籍政策限制,方便学生申请贷款;根据学生的家庭条件给予不同的利率补偿;培育助学贷款市场竞争机制,降低助学贷款成本;制定科学合理的还款方式,如按照收入比例偿还贷款、免除加入到人才紧缺行业学生的贷款、代偿或部分代偿在校表现优秀学生的贷款,以期望实现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