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是否健康有效。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中研究为广泛的一个部分,它分析的是货币政策的变化,对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的作用,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的反应又引起终目标的变化。这一系列的变化是否顺畅是货币政策是否行之有效的重要保证。货币政策主要有信贷、利率、汇率等不同的传导渠道。长期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主要是以信贷渠道为主的。不过,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逐步推行了近二十年,特别是这几年,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大。03年以前,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只限制在30%以内,04年开始,央行实施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政策措施,贷款取消封顶,下浮空间为基准利率的0.9倍,存款利率不设下限。而2012年的六七月份,在一个月之内,央行两次调整利率的浮动区间,先是双向扩大存贷款的利率浮动空间,将存款利率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之后又进一步下调贷款利率的浮动下限至0.7倍。13年的7月份,央行又取消了贷款利率的下限,全面开放了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管制。2014年3月,央行行长周小川首次提到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时间表,这意味着全面开放存款利率的管制也被提上了日程表。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利率政策会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部分,而利率传导也将逐步取代信贷传导成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中主要的一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研究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就变得非常有意义,受到了决策部门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主要是研究以下这一系列的变化:货币政策的变化引起实际利率水平的变化,进而影响资金成本和投资需求的变化,终导致总需求和总产出的变化。本文以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和利息理论为指导,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西方主要利率市场化国家货币政策利率传导的实践经验,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分析其规律性和有效性,并提出如何提高其有效性,以及如何完善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本文对于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提高货币政策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在对马克思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西方主要利率市场化国家和我国的货币利率传导机制的传导效果。文章首先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包括马克思的货币、利息率及其相关理论,和凯恩斯学派以及货币学派的相关理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回顾了我国货币政策的发展沿革和西方主要利率市场化国家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发展的历史沿革,并总结了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启示。接着,将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分为两条途径,从理论上分解分析货币政策利率传导的各个环节。实证部分同样分为两条途径分别对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的各个环节的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和判断。后文章从利率市场化、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构建现代商业银行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现行汇率制度和改革现行央行制度、提高基层央行自主性等方面分析货币政策利率传导各个环节存在的阻滞因素,并提出提高我国利率传导有效性的政策建议。文章借鉴国内外货币政策利率传导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创新:1、将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细分为银行信贷利率传导途径和证券市场利率传导途径两条途径分别分析。并找出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传导不顺畅的具体环节。2、对计量研究方法进行比较和筛选,结合我国货币政策实践,选择适合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的计量方法,并对近五年的具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