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清代士人的生活世界——关于三位士人日常生活的研究

论文摘要

士人是清代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作为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与个性,他们中有的长期坚持记录日记,如清代前期窦克勤的《寻乐堂日录》,清代中期胡具庆的《甲初日记》、《庚复日记》以及清代末期李棠阶的《李文清公日记》等都是内容丰富,连贯性、可读性很强的作品。这些日记往往能够生动的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生活在清初的窦克勤,在经历数次不同级别的科考后,成功进入京城供职翰林院。他的生活受到政府制度的强烈影响,丁忧期间回乡创办了朱阳书院。他的生活中理学充塞,日常行为与观念都受到理学背景强烈影响。这样的学术背景还影响到他对于病痛、疗病、养生的诸多观念。生活在清代中期的胡具庆是一位下层士人,他一生中的多数时间处于乡居或奔波状态。乡居时他每日都在读书、静修、会友,间或前往京城参加科考。胡具庆对于理学固执的认同是他世界观的基础。乾隆十二年被授陕西石泉知县后,恰逢乾隆朝平定金川叛乱的军事活动,他被深深地卷入其中。忠君与爱民不能两全,理想与现实差距过大,这都对胡具庆的世界观造成强烈冲击。无奈之下,他选择辞官返乡。李棠阶生活在动荡的道咸年间,他出身贫寒,考取进士后供职翰林院。长期在翰林院的生活使他养成了利用日记自我反省的习惯。在广东学政任内因违例被降职后返乡,乡居的李棠阶担任河朔书院主讲十数年,他生活中遭遇了清代末年的动荡。同治元年他响应皇帝启用旧臣的旨意返京,迅速升迁至礼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都御史,同时为皇帝与两宫皇太后进讲,随后进入军机处行走,可谓权重位崇。以上三人经历了整个清代的草创阶段,稳定发展阶段以及清末的乱世。他们三人都对持有理学所表现出的固有道德非常在意,不仅如此,他们还在礼仪、秩序等多方面表现执着,并以此区别于普通的民众。关于对学问的态度,他们坚持理学,排斥佛教、道教以及带有神秘思想的异端邪说。但从他们生活中的行为来看,他们无法摆脱自明末以来形成的三教合一潮流,他们也无法忽视宗教世俗化的力量。此类群体借助摆脱体力劳动,对于文化产品的欣赏与消费,外在穿着,处事方式等来彰显自己的特殊身份。就日记而言,对于士人的生活也有重要意义。讨论学术并定期自省往往是日记的开端,随着持续记录,内容逐渐广泛而深入。士人群体也可能因日记形成互动的交际圈。日记的创作过程本身对作者的形象也有塑造作用,往往使其形象更加光辉而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