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1956年苏联干预波匈事件的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1956年10月东欧地区相继爆发了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在一些文件和学术著作中,人们通常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统称为“波匈事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两次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甚至是发展过程都有一些相似和相同之处。然而,其结果却截然不同。苏联在处理波兰事件时采取了和平会谈的手段;但是在解决匈牙利事件时,却最终采取了武力镇压的方式。波匈事件究竟缘何而起?苏联为何会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解决方式?在写作过程中,本文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主要概述了1956年波匈事件爆发的缘由及结果。苏共“二十大”的召开以及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对卫星国的影响远远大于对苏联自身的影响。1956年波兰和匈牙利人民要求摆脱苏联模式和苏联的控制,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独立自主改革。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苏联为了确保东欧这一与美国冷战对抗的前哨阵地,决不允许东欧出现脱离社会主义阵营的倾向,因此立即采取强制性的干预政策解决波匈事件。第二部分,比较分析了苏联干预波匈事件的共性与差异。相同之处在于苏联对两次事件的反应都是十分激烈的,并且立即进行了干预。因为此时苏联对东欧的放松政策是有限度的,有分寸的。一旦东欧出现失控的危险,苏联就会毫不犹豫地进行干预,甚至不惜使用武力。这在波匈事件中表现地尤为明显。此外,苏联在干预波匈事件的解决过程中都曾求助于中国。因为苏共二十大以后,中国越来越引起东欧的注意,莫斯科也开始指望得到中共的帮助。中国在缓解波匈危机以及缓和苏东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同点则是苏联对这两次事件的定性不同,随之而采取干预方式和解决方式也存在差异。苏联认为波兰事件只属于阵营内部矛盾,匈牙利事件则是敌我矛盾。因此针对波兰事件,苏联采取了多种干预手段,先是发动军事政变,继而诉诸武力,最终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了波苏矛盾。在应对匈牙利事件时,苏共中央却认为这是一场反苏、反社会主义的武装暴动事件,虽然文武并用,但却先后两次出兵匈牙利,主要以武力的方式镇压了匈牙利事件。第三部分,论证了苏联对波匈事件采取了不同解决方式,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本文主要从波匈两国人民的情绪及愿望、领导人的观念及个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波兰,民众的“理性”与“克制”是苏波矛盾和平解决的重要基础,波兰领导人尤其是哥穆尔卡的谨慎的态度与决策则成为建立新型苏波关系的关键因素。然而,匈牙利民众的情绪和愿望却异常的“狂热”与“激进”,这却恰恰成为了苏匈矛盾的催化剂,而且纳吉的再次上台非但没有有效地控制危机反而越走越远,致使反动势力有了可乘之机,形势不断恶化。正是波匈两国不同的社会政治条件对苏联应对两次事件的态度与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最终造成了波匈两国结局的强烈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