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英国的中东石油政策研究(1945-1967)

论文摘要

中东一直是国际社会的一个焦点,不仅因为中东有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中东地区从一战结束后逐渐成为国际石油的生产和供应中心,而英国是最早开发并垄断中东石油的国家,英国作为世界近现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她在中东确立的石油霸权和她的国际影响力息息相关。从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英国的霸权逐渐达到了顶峰,虽然经历了一战的考验,但是英国依然维持了她的世界霸主地位,因此利用这种政治优势,开始了对中东石油资源的开发。从一战到二战期间,这个时期正由内燃机取代蒸汽机,由煤炭能源转变为石油资源的时期,为此英国逐渐在一战后利用政治优势逐步的垄断了中东石油资源,虽然有美国和法国的竞争,但是却没有动摇英国的绝对优势地位。20世纪30年代,英国在中东的石油优势达到了顶峰。尔后,随着二战的爆发,英国的国力受到了大战的摧残,英国伴随着实力的衰落而逐渐的失去了优势地位。二战结束以后,英国在中东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英国的石油霸权也逐步消失了,从二战结束到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横跨20年的时间里,英国的石油政策由最初的独占到了英美共管。本文一共分成四章,第一章作为论文的背景,主要介绍从一战前夕到二战结束,英国在中东石油的开发状况;战前英国利用四大石油公司对中东进行开发,在大战中英国利用军事优势垄断了奥斯曼帝国的石油资源,但是这种优势没有持续太久,通过一系列的外交活动,英国和美、法两国暂时达成了妥协,但是到了20年代,受到石油利益的驱使,英美对中东争夺再次开展,为了避免两败俱伤,英美石油公司签署了红线协定并召开了阿奇纳卡里古堡等国际会议,协调矛盾。到了30年代,由于波斯湾地区的石油相继被发现,英国利用政治优势和美国联合开发了这里的石油资源。二战时期,英美结成了同盟,英国协调了主要的产油国伊朗的关系,并且通过人事制度稳定了英埃关系,保证了苏伊士运河对石油运输的畅通;第二章主要论述了三次中东战争对英国中东石油政策的影响;三次中东战争揭示了英国的中东政策的变化和中东国家的关系,英国在中东石油战略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产油国,像伊拉克和伊朗;另一个是扼守中东石油通道的国家,如埃及和海湾诸国,海湾诸国既是主要的产油国也是重要的影响海湾石油航道的国家,这两类国家因为三次中东战争和英国关系发生了不同的改变。第一次中东战争英国没有和美国一起支持以色列,因为反对以色列的国家如埃及和伊拉克政府都和英国有着密切的关系,英国为了维护她的石油利益不愿意得罪这些国家,为此英国不支持美国的意见。也正是由于石油利益,爆发了苏伊士运河战争,埃及被纳赛尔掌控后,实行了阿拉伯民族主义政策,收回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国有化卡住了英国石油输送的咽喉,为此英国改变了支持埃及的政策,利用以色列反对埃及等激进的阿拉伯国家,这次战争也是一次分界线,对阿拉伯人由支持转为反对,并一直持续到第三次中东战争;也正是英国对阿拉伯人的态度的转变,导致了亲英的保守派国家对英美的不满。在第三次中东战争时期,开始使用石油作为武器,反对英国支持犹太人的政策。第三章论述了英国和主要的中东产油国之间的关系,英国一直是伊朗主要的石油投资国,并且是独占,但是战后,受到苏联的威胁和伊朗国内民族主义的兴起,导致了英国无法独自应对伊朗的局面,由英国独占转为英美公管;伊拉克是英国另一个主要的石油投资国,但是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亲英国的伊拉克政权也被推翻了,新成立的共和国收回了石油权益,英国的中东石油战略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对于海湾诸国来说,英国影响的更为有效,这些酋长国在石油、财政、司法等方面都受到英国的掣肘,但是英国在70年代以后,也撤出了海湾诸国的军队。第四章是分析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后,中东石油趋势,美洲因为中东廉价石油的竞争丧失了盈余能力,英美石油供给更加依赖中东;中东国家收回石油租让权益的愿意也日益强烈,阿拉伯产油国团结起来维护石油收益,这种行为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油价的上涨。为了降低成本,英国在70年代实行了新能源政策,重点发展核能,但是由于技术等原因,核能等新技术商业化的条件还不成熟,还是依然以传统的能源消费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