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西藏耕地与粮食生产动态变化研究

论文摘要

西藏处于整个青藏高原的主体位置,素有“世界屋脊”之称。西藏天气干燥严寒,所处位置的平均海拔都在4000m以上,占地面积为120.223万km2,占我国领土总面积的1/8,然而绝大部分都是冰山雪岭、高山荒漠。西藏奇特天然的地域条件构成了未使用牧草地和未开垦土地多,而林地和耕地少的特征。西藏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生产水平较低,粮食生产自给状况低而不稳成为影响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西藏耕地与粮食生产状况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对于当地土地资源开发、作物布局的科学决策和合理制定粮食生产政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根据有关资料研究西藏的耕地资源和粮食产量时空变化状况,研究目前耕地和粮食生产的变化态势和格局,找出耕地面积变化和粮食单产水平变化对粮食产量贡献的变化规律,为以后进一步改善西藏粮食生产和自给状况、稳定粮食生产体系,以及西藏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决策有所贡献。本文依据西藏农牧厅以及《西藏自治区统计年鉴》上的有关资料,运用Excel2003、Spss17.0等软件工具进行分析研究,并运用Excel2003绘制图件。运用对照分析、动态分析和综合评估,研究西藏的耕地资源和粮食产量时空变化状况,研究目前耕地和粮食生产的变化态势和格局,找出耕地面积变化和粮食单产水平变化对粮食产量贡献的变化规律,改善西藏粮食生产和自给状况、稳定粮食生产体系。为保护西藏现有耕地、提高粮食产量提供可靠信息。运用综合统计分析方法对西藏耕地与粮食生产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的结果说明:①西藏粮食耕地面积自2003年以来总体表现出增长的趋势,但增长比较缓慢,不同时段耕地面积变化表现出快速增长—缓慢减少—缓慢增长模式,而且耕地分布在地域空间上差异特征较为明显,但是日喀则地区耕地面积始终保持最大,阿里耕地面积一直最小,其它地区则表现出时大时小的状况。②9年来西藏粮食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粮食单产呈波动性增加,但粮食总产量呈下降趋势。粮食总产量与粮食播种面积成显著正相关,由于播种面积减少抵消了单产提高对粮食总产的作用,使得表象上粮食总产量与粮食单产呈负相关以及粮食作物的总面积和单产呈显著负相关。说明西藏尽管粮食单产有所提高,但播种面积减少过快,现有单产提高的水平还不足以弥补因播种面积减少对粮食总产的负面影响。③关于气候对产量的影响,以西藏主要的粮食作物青稞与小麦的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来看,虽然增产空间有所减小,但增产空间的数值仍较高,这说明气候因素温度和降水并不是当前限制单产提高最主要的因素,适当降低耕地面积减少和大幅度提高单产才是保证西藏粮食总产需求的重要因素。④西藏粮食自给率近年来一直在减少,目前自产粮食人均粮食占有量305.18kg,距温饱、小康和富裕生活的粮食标准(根据全国人均粮食消费生活标准)尚缺少粮食人均94.83kg、194.82kg和294.82kg。以现有播种面积和自给生产为基础,要达温饱、小康和富裕生活,西藏平均大约还需提高单产100kg/hm2、200kg/hm2、300kg/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