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淀山湖鱼类群落多样性年际变化及主要优势种渔业管理参数的研究

论文摘要

淀山湖位于上海、江苏和浙江交界,水面面积约67.3km2,是上海市最大的淡水湖泊,是重要的淡水水产品来源基地、水生生物保护基地和水源保护区,其渔业功能在丰富当地水产品市场、维持周边渔民社会稳定和提高渔民收入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水质污染(如蓝藻、水华等)和过度捕捞等原因,淀山湖的鱼类资源和种类等呈下降趋势。本文依据“淀山湖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的评估研究”和“淀山湖水生生物资源本底调查”项目,利用2010-2013年的调查数据,结合增殖放流情况,对淀山湖鱼类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和鱼类群落受外界干扰状况进行分析,并以主要优势鱼种刀鲚和红鳍原鲌为例,对其生长和死亡参数、CPUE丰度、现存生物量及最适开捕年龄/体长等参数进行了估算和评价,以期为淀山湖渔民增殖放流鱼种的调整、常用网具网目大小的限制、淀山湖渔业资源的合理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通过对2010-2013年淀山湖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分析,表明这四年间淀山湖鱼种类数基本稳定,基本鱼种组成年际间变化不显著,优势鱼种组成渐以小型鱼类为主;鱼类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年际间差异不显著(P>0.05);丰度优势度比较曲线(ABC曲线)显示2010-2013这四年间淀山湖鱼类群落的丰量优势度曲线都在生物量的优势度曲线的上方,说明淀山湖仍受到外界的严重干扰。2010-2013年淀山湖主要优势鱼种的CPUE丰度和生物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相对生物量,丰度上升的趋势更明显,平均体重波动虽不大,但整体呈下降趋势,优势鱼种的优势叉长组整体呈现偏小的发展趋势,表明2010-2013年淀山湖主要优势鱼种刀鲚和红鳍原鲌的个体整体呈普遍偏小的趋势。淀山湖优势鱼种刀鲚和红鳍原鲌的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可用W aLb来拟合,其中b≈3,均呈匀速生长;拐点年龄分别为1.94a和2.23a,所对应的体长分别为17.67cm和14.83cm;根据FISAT软件中“长度变换渔获曲线”法估算刀鲚和红鳍原鲌的总死亡系数分别为1.93和1.80,采用Pauly经验公式估算刀鲚和红鳍原鲌的自然死亡系数分别为0.58和0.40,根据捕捞死亡系数和自然死亡系数估算刀鲚和红鳍原鲌的开发率分别为0.70和0.78。应用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模型,估算刀鲚和红鳍原鲌在不同捕捞死亡系数和开捕年龄组合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分别绘制出单位补充量渔获量等值线。在现行的捕捞死亡系数(刀鲚和红鳍原鲌分别为1.35和0.95)下,将开捕年龄(刀鲚和红鳍原鲌分别为0.74a和0.78a)分别提高至1.62a和2.10a(对应的开捕体长分别为16.34cm和14.46cm)时,可获得最大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比当前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分别增加13.2%和31.94%;综合考虑鱼类一生中至少有一次补充即至少产卵一次,兼顾鱼类的生长拐点年龄及渔民经济效益,将刀鲚和红鳍原鲌的最适开捕年龄分别控制在1.62a-1.94a和2.10a-2.23a之间,对应的开捕体长分别为16.34cm-17.67cm和14.46cm-14.83cm。根据当前开发率的值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等值线,可以看出淀山湖渔业资源已经处于过度开发利用的状态,主要因为网目尺寸过小,使得开捕年龄/开捕体长太小,对幼鱼造成了过度捕捞。综合考虑当前的捕捞强度、经济效益及执法的难以程度,建议:(1)调整增殖放流鱼种,可适当放流近年来不断减少甚至消失的鱼类如暗纹东方鲀、河鳗、鳗鲡、鲻和鳡鱼等,以及淀山湖野生鱼类如红鳍原鲌等,以增加放流效果,改善淀山湖鱼类群落组成;(2)放大开捕规格即放大拖网网目尺寸,否则淀山湖渔业资源会遭到进一步的破坏,且不符合淀山湖周边渔民对经济效益的要求;(3)将淀山湖刺网的禁渔期调整为每年的3月1日-9月1日,拖网的禁渔期至少推迟至3月1日,这样不仅保护了经济鱼类的繁殖,也间接增加了开捕年龄,并符合渔民的捕捞习惯,最低限度地减少渔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