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黄河口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初步研究

论文摘要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每年向河口及周边海域输入大量的水沙及营养盐类,造就了环境条件适宜、营养丰富、生物种类众多的黄河口海域,是许多鱼类繁衍及生长的场所,也是黄渤海海域一个重要的渔业作业区域。然而近几十年来,黄河口海域鱼类资源受过度捕捞、黄河来水量减少甚至断流、水域污染及自2002年开始实施的黄河调水调沙等的影响,黄河口海域鱼类群落群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解现阶段黄河口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根据2012年在该海域进行的鱼类底拖网调查资料数据,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等级聚类、多维排序、相似性百分比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等分析方法对该海域鱼类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结合鱼类历史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黄河口、长江口及珠江口水域鱼类分类学多样性,期望为黄河口海域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渔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科学资料,并为合理实施黄河调水调沙提供参考依据。1、为了解黄河口海域鱼类群落组成特征及月间变化,于2012年5-9月在该海域进行了鱼类底拖网调查。结果表明:黄河口海域共捕获鱼类46种,分属于8目26科42属,其中鲈形目种类最多,鱼类生态类群主要以暖温性、海洋性和河口性种类为主。优势种组成变化较大,5-6月主要以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stigmatias)、方氏锦鳚(Enedrias fangi)和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eri)等种类为优势种,7-9月主要以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青鳞小沙丁鱼(Sardinellazunasi)、鳀(Engraulis japonicas)和矛尾虾虎鱼等种类为优势种,矛尾虾虎鱼是月间共有优势种。平均单位渔获量月间变化明显,5-6月较低,以河口性鱼类资源量占优势,7-9月较高,以海洋性鱼类资源量占优势。群落多样性指数整体上7月较低,而7月上旬最低。月间CLUSTER聚类和MDS分析表明,黄河口海域鱼类群落根据黄河径流量分为2个组群:A组和B组,造成2组群差异的分歧种主要是斑鰶、青鳞小沙丁鱼和鳀等海洋洄游性鱼类。2、为了解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口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2年6-7月在黄河调水调沙前、中、后3航次进行了鱼类底拖网和环境因子数据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共捕获鱼类39种,隶属8目23科37属。前调查优势类群以底层鱼类为主,中和后调查以中上层鱼类为主。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明显,前调查平均生物量(6.4±1.9) kg/h,各站位分布较均匀,中调查平均生物量(62.1±29.1) kg/h,高值主要分布在近岸海域,后调查平均生物量(48.2±17.2)kg/h,高值主要分布在近河口及东南调查海域。3次调查丰富度指数依次升高,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一致,均以前调查最高,中调查最低。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对鱼类群落结构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主要是温度、盐度和深度,而悬浮物(浊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鱼类的空间分布。3、为了解黄河口、长江口和珠江口水域鱼类群落之间的差异关系,根据鱼类资源调查的历史资料及现有资料,对3个河口水域鱼类分类学多样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个河口水域共有鱼类1210种,其中,黄河口水域198种,长江口水域338种,珠江口水域1009种,各水域鲈形目种类最多。等级多样性指数(Δ+)以长江口水域最高,珠江口水域最低,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则以黄河口水域最高,珠江口水域最低。通过与大陆架、珊瑚礁及深海等海域等级多样性指数(Δ+)对比发现,河口水域鱼类等级多样性最高。相似性分析表明,黄河口水域和珠江口水域鱼类相似性在各分类阶元都最低,说明两个河口水域之间鱼类种类组成差异较大。3个河口水域鱼类分类学多样性对比分析表明,黄河口海域鱼类种类数目最少,等级多样性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却相对较高,这说明黄河口水域鱼类物种组成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其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潜力较大,而现阶段由于水利工程及资源的过度捕捞等因素的影响,黄河口海域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