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东营河口浅海贝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调查

论文摘要

东营河口区是全国著名贝类产区,近年来河口海域环境趋向恶化,渔业资源受到严重破坏。为了保护和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009年成立了东营河口浅海贝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保护区位于渤海湾南岸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位于118°07′30″E至118°25′00″E,38°02′49″N至38°16′44″N之间的滩涂及-5米浅海海域。以为保护区建设提供本底资料为目的,我们于2010年5月(春季)、8月(夏季)、10月(秋季)对保护区的水文环境(水温、盐度)、水化学环境、生物环境进行了研究,并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保护区海域内水文环境结果如下:表层海水温度变化范围为15.5℃~30.5℃,平均值为23.7℃;表层海水盐度变化范围为24~35,平均值为30.56;溶解氧浓度变化范围为6.6~14.9mg/L,平均值为10.3mg/L;pH变化范围为8.01~8.64,平均值为8.39;化学耗氧量变化范围为2.15~16.3mg/L,平均值为8.29mg/L;活性磷酸盐变化范围为0.02~1.37mg/L,平均值为0.33mg/L;氨氮变化范围为0.01~0.34mg/L,平均值为0.11mg/L;生化耗氧量变化范围为0.33~9.42mg/L,平均值为4.37mg/L;叶绿素a变化范围为1.12~14.08mg/m3,平均值为4.13mg/m3。保护区浮游生物参数结果如下:3个季节调查中,共有浮游植物10科68种。其中,硅藻门7科59种,甲藻门3科9种。在硅藻门中,圆筛藻科种类最多,有23种;在甲藻门中,角藻科与多甲藻科种类最多,各4种。本保护区内浮游植物以沿岸广温性和广盐性种类为主,还有一定数量的外洋性种类和底栖附着性种类。检测到的浮游动物分属于4门、14目、28科,共计47种,各站平均浮游动物量为1947.5ind./m3,以温带广温低盐近岸种及内湾性种类和个别适温、适盐范围较广的温带外海种为主。大型底栖生物样品经鉴定,共有18种,其中以贝类的种类最多,达15种,占总种类数的83.3%;甲壳类1种,为蟹类,占总种类数的5.6%;环节动物2种,占总种类数的11.1%。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海区环境状况进行了相应的评估。结果显示:解氧含量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站位占全部调查站位的100%;酸碱度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站位占全部调查站位的68.75%;活性磷酸盐含量超过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含量≥0.045mg/L)的站位占全部调查站位的96.87%;氨氮含量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站位占全部调查站位的93.75%;化学耗氧量含量大多符合三四类和超四类水质标准;生化耗氧量大多符合四类和超四类海水水质;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饵料水平较低,总体处于Ⅰ级水平。春季调查的渔获物种类主要为鱼类(9种),贝类(12种),虾类(3种),蟹类(4种)和头足类(2种),渔获量为12.93kg,总尾数为533尾(个/只);夏季调查的渔获物种类主要为鱼类(1种),贝类(12种),虾类(2种)和蟹类(5种),在所有的调查站位中并未出现头足类,渔获量为25.12kg,总尾数为6487尾(个/只);秋季调查的渔获物种类主要为鱼类(15种),贝类(7种),虾类(3种)、蟹类(7种)和头足类(1种),渔获量为32.33kg,总尾数为5436尾(个/只)。根据计算获得春季在保护区调查面积为396.23平方公里的海域中,鱼类23.68t,甲壳类35.22t,贝类104.63t,头足类5.48t;夏季保护区内鱼类627.91t,甲壳类292.3t,贝类3041.61t;秋季鱼类1749.9t,甲壳类758.6t,贝类5759.8t。在这些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保护区管理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区管理发展方向与保护策略,以期为本保护区及其他保护区的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