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样品来自2010年12月-2011年4月期间鲁荣渔第6177和6178号渔船在西南大西洋阿根廷公海拖网所得渔获物,运用传统形态学标记和线粒体DNA分子标记方法对部分经济鱼种进行了形态学和遗传学分析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运用鱼类DNA条形码通用引物扩增并测定了西南大西洋海域14种海洋鱼类共计71个样品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约652bp的片段。序列组成成分的分析结果显示,10种硬骨鱼的GC含量高于4种软骨鱼纲鳐类的GC含量;种内、属内、科内和目内遗传距离(K2P)平均值分别为0.0028,0.0335,0.1866和0.2361。通过构建邻接关系(Neighbor-joining)树得到的物种聚类结果同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研究证实,在形态学分类资料缺乏的情况下,COI基因片段序列可以作为鱼种鉴别的一种便捷有效的方式,亦可用于对鱼类形态学分类系统进行补充和修订。2.利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对阿根廷无须鳕4个群体的18个可量性状和8个可数性状进行比较研究,并采用控制区第一高变区序列对SA3和SA4群体进行进一步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阿根廷无须鳕4个群体的可数性状值的分布范围大体一致,难以作为群体划分的依据;可量性状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各个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控制区第一高变区分析结果表明阿根廷无须鳕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单因子方差分析与遗传分化分析的结果均显示两个群体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但分化水平不高,因此建议可以将两个群体作为一个种群进行资源管理,以便于资源捕捞量的评估。3.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对阿根廷鳀3个群体的18组可量性状和8组可数性状进行了探讨,主成分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等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阿根廷鳀3个群体之间的分化程度处于较低水平,并对其中2个群体(R2和R3)进行了线粒体DNA控制区第一高变区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扩增得到437bp控制区第一高变区序列,根据其单倍型多样度、核苷酸多样度水平以及Tajima’s D和Fu’s Fs中性检验结果,可以推断该群体经历过近期扩张事件。控制区第一高变区分析结果显示阿根廷鳀的2个群体间具有较低遗传分化水平,与形态学分析结果相一致,推断本文所采集的3个阿根廷鳀群体实为同一种群分布在不同地理站位,应视为一个种群进行资源管理。4.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I)和细胞色素b(Cytb)基因2种分子标记方法对阿根廷滑柔鱼2个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基于COI基因序列分析得到的结果显示:检测到34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0.8692±0.0378、核苷酸多样度0.0068±0.0039,两两序列比较的平均核苷酸差异度3.5915±1.8423。而基于Cytb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检测到31个单倍型,统计得出,单倍型多样性指数0.9066±0.0244、核苷酸多样性指数0.0073±0.0042及两两序列比较的平均核苷酸差异度3.0190±1.5913。2种分子标记均揭示:阿根廷滑柔鱼2个群体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两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值及邻接关系树均表明,阿根廷滑柔鱼2个群体间具有较为显著的遗传分化水平,且存在一定的群体遗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