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张子所造之道——摈弃彼岸真宰的“太和世界”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对北宋初年儒学所面临的学术现状的分析,以及以三先生为代表的儒者的努力,使得儒学的学术主题转变为对彼岸真宰的摒弃,并走向对中国思想传统的回归。宋明理学所面临的更严峻的问题,即是与印度佛学之间的异质性的凸显,那么要弄清中国哲学之所以是中国哲学的指认,并完成其能够正面佛学的理论构建,就必须得既理解佛学,又远离佛学。在此基础上,得出张载所要亟须解决的理论问题有:1、给予此岸世界的本然逻辑论述,“太和世界”和之所以和的逻辑基础在哪?2、基于“性与天道”的论述上,人性的应然价值论述又是经过怎样的转化而使人原本人面对天道自然的事实的时候必须“顺道而为”而转化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性善论的?3、君子通过进德修业又是如何达贤至圣的,其理路何在?4、在解决了从天到人、从人到天的“天人之际”理论贯通之后,此岸世界的个体生命在“中道”基础之上如何得以安置?基于此几个问题的分析,张载的“太和世界”理论里详细论证了“太和论”思想的几个部分:太虚即气,为天地立心,以及基于此的性与天道的逻辑刻画,论证了张载在理论上立足于《易》学,发自于孔、完达于孟子心性论,给孟子的心性以道心的奠基,拯救了孟子的性善论,并一扫历史上对“性”的诸多分歧杂说,在此前提下分析了张载学说中的“下学上达”的理论路径,阐述了张子理论对仁、礼、中庸的贯通,后理论上必然归结为《西铭》一文所论述的立于“中道”之上的“存顺,没宁”。然后,概略阐述了中国哲学关于本然世界理论的源脉,可以看出张载学说对于老子道家及玄学的批判性继承,后站在张载理论的逻辑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以张子为代表的宋以降儒者对佛学的理解与理论驳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