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乐”的内在超越性——以《礼记·乐记》为中心

论文摘要

作为儒家“乐”文化的经典文本,《礼记·乐记》不仅是一部音乐美学著作,更是一部重要的哲学文献。然由于种种原因,《乐记》的确切成书年代、作者等已不可考,遂而成为学术公案,众说纷纭,本文即从对学界现存之意见的爬梳开始。在本文看来,“乐”之为“乐”为根本的是其具有的“内在超越性”。“内在超越”本为现代新儒家的观念,笔者于此取其既高高在上,又贯注于人之义,以期发现观照“乐”的独特视角。“乐”的内在超越性,一方面体现为“乐”的内在性,另一方面体现为“乐”的超越性。在《乐记》中,“乐”的内在性主要由心性论思想、情感理论体现,而“乐”的超越性则主要在于其对天地的描摹与关怀。然而,“乐”的内在超越性又不是高悬孤置的,必须得到落实,此即“乐”的意义向度。这一向度是通过“乐”对个人的意义、对社会政治的意义、对天地(宇宙)的意义而达成的。第一,对于个人的意义。首先在于用声与音的不同来区别人与禽,并进而以音与“乐”的不同来分辨君子与庶人。如何由庶人而为君子,这里涉及到成人之教的问题,《乐记》认为要达到君子,必须一方面依靠自身的修炼,另一方面也需要外在的教化。而且由庶人而为君子的成人过程是处于流变的,是完成性与未完成性的统一。第二,对于社会政治的意义。“乐”首先被作为达到儒家“王道社会”的治国手段之一;其次,对于政治而言,秩序的意义为突出,以“乐”为中心,社会政治秩序是描摹天地之序而成的,因此,“乐”可以成为政治的龟鉴。第三,对于天地(宇宙)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和”中。以“乐”为中心,“乐”、“和”、天地三者有内在的关联,笔者试图说明为什么以天地(宇宙)的视角观“乐”是必要与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