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礼记》中的家的哲学研究

论文摘要

在以往学术界对儒家哲学的研究中,多注重从个人、阶级、国家等的角度进行阐释。孰不知在个人的传统、阶级的传统、国家的传统等哲学之外,尚存在一个家的传统。有必要对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家的传统进行重新阐释,发现它的特征和独特价值。本文的家的哲学研究就是以儒家文本为基础,通过伦理、政治、宗教的三个层面的分析,将这一传统比较系统地揭示出来。在伦理层面,本文首先分析了儒家伦理中所显示的伦理秩序,这使得家的伦理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并且立足于家的伦理本位的实践倾向,形成家的伦理的泛化。我们指出这种泛化主要表现在“泛家化”的称谓系统以及伦理原则的泛化两个方面。这形成了一种家本主义的伦理学,其特征包括重“人伦和乐”的自然情感主义,强调伦理的示范性以及强调对话等等。在政治层面,我们首先分析了家本主义的伦理学具有的家族自治的政治诉求。其次我们对儒家所建构的以家为单位的政治社会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着家族自治与私家天下之间的张力。私家拥有政权使得政治成为贵族阶层的特权,庶民阶层缺乏参与权,这使得家族自治的政治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然而毕竟家族自治的政治诉求也在现存政治制度层面,进行了各种努力,以求拓展其自治的政治空间。这包括学校制度、权力运行的公正性保障、劝谏制、士大夫的自觉联合以及圣人政治的宣传等等。后我们分析了家国同构所具有的两层含义,即“家国一体”与在社会治理上采取了“家”“国”同一结构的模式。由于忽视庶民阶层的参与以及政治的封闭性,家国同构只是一种“拟家式”的政治想象。在宗教层面,我们首先分析了家祖崇拜及其价值和功能,主要包括亲情与敬畏之情的提升、聚宗收族以及政治教化三个层面。特别是第一个层面,人人皆以家族或宗族为单位,直接参与到对其祖先的祭祀当中,“此祭之心也。”主体在对逝去的亲人的缅怀中,既有一种敬畏感,又有一种亲近感,从而使“与祭者”分享其中的宗教价值。这使得家祖崇拜成了儒家宗教中的一个重要传统,成为一种家的宗教形态,这对于我们重新理解儒家的宗教传统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我们发现天地崇拜也带有了家祖崇拜的色彩,特别是其中所具有的家祖信仰的结构。后我们思考了家的宗教形态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及其对我们理解儒家宗教传统所具有的启发。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从家本主义的伦理学,家族自治与私家天下的张力性关系,到家的宗教形态,可以说比较系统地描述这一家的文化传统,为我们重新理解儒家思想传统,提供了一个比较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