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以《近思录》看朱熹与张载的理学差异

论文摘要

为弘扬道学,引导初学者入门,朱熹与吕祖谦于淳熙二年(1175年)共同编纂《近思录》,以作为学者入门之基。其中收录北宋四位学者周敦颐、程颐、程颢和张载的语录。然而,《近思录》的意义不仅止于此,而可以看做是朱熹建构道统,规范理学规模的一部著作。因此,朱熹于其中的取舍拣择,都有深意存焉,并非仅仅是一部入门的读物。作为北宋时期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张载,在对佛老的批判中建构起自己的气本哲学体系,开创了关学学派。他自觉于儒学传统的担当,指出了儒家学者的使命与理想,其思想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同时期的学者,在理学发展史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朱熹对于张载的态度在《近思录》的选材与分析中表露无遗,这直接反映出朱熹理学思想与张载之间的差异。本文经由分析朱熹在《近思录》中对于张载选择与评述,展现他与张载之间思想上的具体差异,进而比较、分析二人的理学思想系统。使得我们能够更好的体会理学传统内部的诸多可能性,并且更为深入的了解朱熹所建构的道统。本文首先由朱熹与吕祖谦对于“道体”的卷次编排的分歧出发,具体分析《近思录》一书之构成,以及其中体现出的朱熹建构道统的意识。第二章系统论述张载的理学,从天道、性命、工夫三方面展现其真实的思想貌相。第三章通过朱熹对张载语录的选材与解释,比较《近思录》中所呈现的张载思想与其本来思想的差异之处。第四章在前三章的基础之上,同样从天道、性命与工夫三个方面,尝试指出,朱熹与张载对于天道本体与具体的个体心性之间,是否存在绝然对立的分离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正是这一差异决定了朱熹对于张载的接纳与批评,决定了他希望在《近思录》中呈现的张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