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李光地理学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理学思想是中国哲学发展到宋明以来的主要哲学思想。李光地作为康熙皇帝恩宠的御用理学名家,他的学术实践活动推动了清初理学思想的兴盛流行。本文以李光地的理学思想为中心,包括其理气、心性等哲学范畴,并从其学术实践与学术成就上评价他在清初的学术地位,以及对清初学术思想的重大影响,力图达到对其理学思想的准确把握。本文第一部分简要介绍李光地的生平、思想及其著作。李光地是效忠于康熙王朝的理学名臣,敏而好学,至老益笃。他一生与康熙结下了特殊的君臣关系,官职不断地升迁。李光地著作颇丰,在其门人徐用锡及孙子李清植等辑编而成的《榕村语录》和《榕村续语录》,主要代表了他的思想,尤其是理学思想。他勤于治学,尤其崇尚朱子学,先后奉命主持《朱子全书》、《周易折中》和《性理精义》等书的编篡工作,这些书后来被定为清政府的官方教材,他也成为当时宣扬朱学的核心人物。在其思想上,他开始以“四书”起步,进而研治《周易》,后来又深受程朱、陆王学说的影响,兼收并蓄。后来,李光地因特殊的时代文化背景及其自身地位等多方面的原因,终转变为独尊朱子学。第二部分是关于李光地的“理本气具”的理气观。李光地基本上沿袭朱子的观点,但也有相异之处。他主张理气本无先后,即“理气合一”,但在本原上是“理先气后”,“理能生气”,“气”不能生“理”,“理”是第一性的。同时他认为“理本气具”,“理”是世界万物的主宰与本原,是万事万物“当然之则”(“善”)的根源,即“性命之理”。尤为重要的是李光地反对“以气为理”和陆王的“以心即理”的观点。第三部分是关于李光地的“性大无外“的人性论。他不赞成程朱的“性即理”和陆王的“心即理”,而认为“理即性”,更注重社会、自然的伦理道德意蕴和“属人”本质,把“理”说成是一种“性命之理”。在性之诸义上,李光地与张载、程朱相异,认为人性只有一个,即由“天地之性”所赋予的“纯粹至善”之性,人性中没有不善的成份,“气质”不是性,但能影响性的纯洁度。因此,要正确处理“人心”、“道心”的关系,就要做到“中节”与“继”。另外,李光地还认为“天人同一性”,即“天地之性”通过“天”赋予人,“天人”在“天地之性”上是相互贯通的。第四部分是关于李光地的“明性知善“的工夫论。李光地提出“立志”、“居敬”为“知行”之本,进而吸收陆王的“知本”、“诚意”的思想,并且融通程朱的“居敬穷理”之说。通过以上种种,要求人们做“格物致知”、“明性知善”的修养工夫。第五部分是论述李光地的学术地位与影响。李光地作为清初有争议的康熙宠臣兼理学大家,因此对于他的评价,褒贬之辞各异。本文力图避开从政治的角度对其做出评定,而从李光地“读书怕是无疑”的谨实学风和重新推崇和发展朱子学两方面着重评价其学术功绩。一方面,他“多闻阙疑”的求学精神和竭力开创重实际、重实践、重实事的求学态度,树清初之新学风;另一方面,他重推理学,和会朱王,兼采学术利弊,在发展朱子学方面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