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张载“以礼为教”思想探析

论文摘要

本文从张载提出“以礼为教”思想的问题背景出发,通过对历史上有关该思想的正面表彰和争议的回顾,联系近年来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动态,力图运用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把“以礼为教”放在中国礼教思想发展史和张载生活特定时代背景,关学思想发展史和张载哲学的整体结构这两大坐标系中予以系统的考察,明晰张载“以礼为教”思想的形成、特征、及在其整个哲学中的地位,以进一步凸显张载关学的特质。 文章第一部分试图通过张载从受《中庸》、出入佛老、返归六经、与程颢论定性到王安石变法,至退居横渠从事教育实践的学术经历,结合现存的有关张载生平的资料运用纵向的历史性分析,探索张载礼教思想的形成过程,以期对张载礼教思想的源流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文章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基础上,通过直面张载著作的文本分析发现,张载以礼为教思想以太虚即气为中心的天道观为依据,通过太虚之气从天道向人道的逐步推演,以在此前提下形成的合两与成性相统一的人性论为理论依托,生发出“除了礼天下更无道”“礼者,理也”的对礼的本质性认识,并形成了“盖礼者滋养人德性,又使人有常业,守得定,又可学便可行,又可集得义”、“进人之速无如礼”的关于礼的功能的核心理念,这些都构成了张载把外在化的礼通过原儒思维内在化,终实现工夫论中“内外交养”之途的理论依据。 第三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将张载礼教思想放在其思想总体中予以展开。 首先,通过对张载文献中有关礼的论述的归纳总结,发现类似于原始儒家的思路,张载对礼进行了多重意义的诠释。其中有“礼外无道”,“礼之原在心”、“礼者,理也”、“学礼集义”、“虚心与得礼的内外发明”、“知礼成性”等的多角度阐释,也有后回到其哲学的落脚点的“性与天道合一存乎诚”的对于礼的地位的确立的标志性说明。 在此基础上,力图通过对张载礼教的“可学便可行”、“守得定”、“上与下两得之”、“内外交养”的特质分析,探究张载礼教思想与先秦原始儒家及与其同时代之李觏、司马光、王安石等人礼学思想之不同,同时进一步明晰张载工夫论与程朱之不同,以凸显张载礼教思想在应对门阀制度衰落、佛老倡行的新情况下处理伦理本体化与伦理社会化关系时作出的重要贡献。 以上两节着重于对张载礼教思想本身的分析,第三小节把它放在其功夫论体系中予以系统考察。通过对“礼对变化气质的推动”、“虚心”与“礼教”的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