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吕楠仁学研究

论文摘要

吕楠(1479-1542),陕西高陵人,字仲木,号泾野,学者尊之为泾野先生,是明朝中叶与王阳明、王廷相等齐名的关中大儒,时称“一代硕儒”、“当世伟人”,名重天下。作为儒者中的一员,吕楠以尧、舜、周、孔、颜、曾、思、孟、周、张、程、朱为儒学道统,自觉承担起弘扬儒学的使命。吕楠又有着“张载关学”这一特殊的地域儒学渊源,他继承了关学“以气为本”、“躬行礼教”的主旨,以及践履笃实、浑厚大气的地域学风,成为明代关学的集大成者。吕楠从张载关学出发,对当时官方正统的程朱理学、新兴的王阳明良知学进行了修正与扶救。一方面,他以“一气论”修正了程朱“理气二分”的“理本论”,提出“理气不二”、“气即理”。另一方面,他从“躬行”之旨出发,指出王阳明“良知”之教过于“浑沦”,对王学末流空虚高远之流弊有先见之明与扶救之功。吕楠对以理学、心学为代表的形上本体化、哲学思辨化、心性化的整体宋明理学并不满意,而对汉儒经学褒崇有加,认为汉儒经学“不失孔孟遗意”,并进一步以古典儒学尤其是孔子仁学为依归,形成了以孔子仁学为范式的仁学体系。孔子仁学是完善人格的成德之学、伦理学,注重生活践履;它不是思辨哲学,没有高妙的形上学体系。以孔子仁学为依归的吕楠仁学,是平凡的、生活的学问,特点是重“笃行”,不事形上性命之言谈,强调从日常生活的饮食男女、衣服居室、言语动静等下学人事处做起,克去己私,爱亲、爱人、爱万物,终达到万物一体、天下归仁,从而完善人格,成为仁人、君子、贤人、圣人。这是吕楠以张载关学为起点,通过修正程朱理学、扶救陆王心学、崇尚汉儒经学,旨在归宗孔子仁学的哲学建构思路。吕楠仁学的理论建构方法是将宋明理学的“理”、“命”、“性”、“情”、“心”诸范畴内化于道德践履,使之具有动态性、实践性。在“理”这一范畴上,吕楠将程朱超越的本体之“理”转化为日常生活的人事之“理”,人事之“理”是人伦日用中爱的情感和行为,与孔子的“仁”有相同的内涵。吕楠所说的“命”是“德命”,而“命自我立”,人应该自觉履行德命,成就德性。“性”是从气中发出,性即是善,人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张显善性。“情”是性的外显,人可通过制情工夫,返归本性。“心”也不是个抽象的概念,而是需要在生活中扩充预养的“仁心”。吕楠仁学落实于实践展开,这涉及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包括仁学大要、个人修身、齐家之道、为政之道等。首先,吕楠仁学大要是切身躬行、无处非学、下学便是上达、渐进勇猛。其次,在个人修身方面,吕楠提出了一系列细密、笃实、切身的为仁工夫,包括因病克己、礼乐修身、格物致知、诚意忠信、慎独致曲、甘贫改过等。吕楠为仁工夫悃愊无华、切实可行,有利于挽救当时浮泛空疏的学风。再者,在齐家方面,吕楠认为每个家庭成员应扮演好各自的角色,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顺,并注重和睦宗族、祭祀祖考、编纂谱系等事情,以打通一家之仁。后,在为政方面,吕楠认为“学政不二”,并继承孔孟“仁政”思想,强调为政者首先要有仁爱之心,在施政上,要以养民为先,使百姓衣食丰足,进而推行礼乐教化,以德治民。吕楠在儒学史上的贡献在于,他在宋明理学兴盛的时代,以关学为出发点,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进行了修正与扶救,为古典儒学尤其是孔子仁学的传承与发展作了不懈的努力。他是明清之际全面反思宋明理学、崇尚汉学、回归古典儒学的先驱,实不愧是一代宗师、一代硕儒。吕楠仁学有着重要的现代价值:一、它可以为处在“游魂”困境中的现代儒学反思发展路向,重建生活儒学、教化儒学等儒学范式,提供理论参考。二、它可以为现代社会弘扬“仁爱”精神,开展“仁爱”实践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与实践方案。本文从吕楠第一手文献入手,确定吕楠学术思想体系是“仁学”,并对吕楠仁学展开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不因袭成说,为当今诠释与建构吕楠学术思想体系提供了一种新方案。另外,本文对吕楠年谱、家谱、弟子表、著述情况等考证探索,也比以往有所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