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僧肇的佛学理解与格义佛教

论文摘要

格义佛教,是东晋时代迈向正确理解般若空宗思想的连续性哲学活动。历来的研究,向以竺法雅将经中事数拟配外书的研究方法,和般若学的六家七宗,为格义佛教的代表。不过「格义」的本质意义,原不在其外延的宽、狭,而在于它理解陌生文化的起点,总是从本己文化的思想格局出发,去衡量陌生文化的内容@种观点,往往不是在个人身上发生的,而是在交互文化的场合中,为某时某地的人共同体现。所以「格义」本身除了是一种诠释的方式,也代表一种理解陌生文化时集体的、连续性的精神方向。本论文之研究目的,乃系立足于这个「格义」的本质性定义上,试图检核在六家七宗之后,竭力吸收和消化印度空宗思想的僧肇,如何以本己文化的立场为出发点,透过抉择传统哲学的意义和价值系统,把握佛教思想的本质,并且建构自己的佛教哲学体系。由于僧肇哲学同时兼有印度空宗在中国的承传者、顺中国固有哲学开展之一个流派、以及东晋般若学之一员三重身份,故此本文将僧肇之学与这三种思想分别对观,以期综合地检视肇公对三者的传承、回应与改造,藉以寻绎出他进行佛学理解时,所抉取的思想线索,和著意发挥的义蕴。如此,吾人乃可总结出僧肇与中国固有哲学思想的内在关联,兼且替其著述中玄佛搀杂的语言现象,还以公允的评价。作为在交互文化理解下形成之思想结晶,僧肇哲学对空宗思想的融摄,是主要通过玄学的意义系统来实行的,其方式包括:借玄学的思想取径去了解佛教的义蕴(例如藉相即相待的思路,契入中道不二之理) ;从玄学归趣的精神大本出发,鉴照早期般若学家义解进路之限制;将佛家的理想价值,类比为玄学的理想价值,谋求在玄、佛以外,一个各家共许的安身立命之道。基于优越的治学环境和个人的天赋条件,僧肇虽借用了玄学式的思路,却得以比较确当地透入般若性空要义,令他凭「解空第一」,著称于世之馀,也成功地廓清了佛教的客观真理论的真正意涵。另一方面,僧肇亦以玄学的意义系统,阐发佛教的主观真理论,和超越主体的认识论,表达了与道、玄哲学大率倾合的意趣,从而使其哲学鼓吹的理想论,基本上回到固有文化所服膺的形态上去,展现迥别于印度空宗的哲学义蕴和性格。在其身处的年代中,僧肇的佛学意识是冠绝所有本地般若学者的。他虽然大量引述道家哲学的术语,却没有受到这些语词本义的约束,且能自如地运用老庄语汇,发明空宗的义理。除此之外,他又敏锐地觑破早期佛教学者只将「空」看成内在体验的不足,首先将「空」理解为一项客观的真理论判断,突破了前人疏解空义的瓶颈。宏观地看,僧肇哲学归向的精神大本,是与魏晋以还,中国哲学发展蕲向心灵之顺适轻妙,滙流为一的,所不同者,他是以佛家之义,阐述栖神冥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