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先秦诸子“势”论初探——以兵家和法家为中心

论文摘要

“势”这一范畴在中国哲学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与实践理论、美学、历史观有着密切的关联,并在一些学者那里构建了极富中国特色的理论形态。先秦作为中国哲学的突破期,势概念也在这一时期出现,并包含了未来发展的多重路向。在《孙子兵法》中,势首先在军事领域被用作核心概念。它是一种以利益为目的的表现形态,其使用依托于敌人的存在,作为主体的我方通过对军事规律、外部环境、以及敌人的认知,发现敌人的弱点,以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压制对方,从而达到自然而然取得胜利的结果。慎到在政治领域中集中讨论了势的概念,在他的论述中,势是政治上权位的意思,主要指君主之位,这一地位又隐含了力量在其中。他认为君主之位的存在是天理的要求,同时,天理也给了君王需要谨守的准则。君王通过顺应民意,制定规范,获得众人的帮助,来保证自己的地位。在朝廷中,君王和大臣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各守职责,从而使二者的力量能像天平一样保持平衡。荀子对势做了客观化的处理,他的讨论主要在个体与政治两个层面展开。在个体层面,势是与主体人格相对的外部存在。势与主体之间会相互影响,理想的状态是用内在的“义”调整外部条件,让它与自身的追求相统一。在政治层面,势也是指君主的权位,它只有合乎人道的时候才能真正稳固,发挥自己的作用。韩非子在讨论势这一问题时,将兵家的思路运用于法家领域。他从君主个体的立场出发,认为君主的势位应当控制臣下、压制臣下的不合理行为。他区分了自然之势与人为之势,认为在占历史大部分的中人统治时期,通过贯彻执行法律来保证君王的地位是好的选择。并且韩非在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法术势相统一的理论体系,为君主的地位服务。纵观先秦诸家的观点,势的概念表现出三种典型的特性:1、势的存在呈现出我与他者关系的紧张;2、势的使用需要对智的依托;3、势内涵着动的潜能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