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孔门弟子思想分化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的着眼点在于理清孔子主要弟子各自的思想特色,并由此进而考察儒学在孔子之后的发展可能性问题。围绕孔门弟子不同的思想和行为特点,本文重点讨论了孔门弟子思想发展的几种不同走向,将其大致区分为守道之儒、干济之儒、礼乐之儒和歧出之儒,并在这种视野下对儒学的可能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第一部分:守道之儒 守道之儒是指能够坚守孔子学说的根本精神和原则,全面体现儒学的学术品格,即不仅能够践仁行义,守死善道,同时又不放弃“以道易天下”的社会政治理想的孔门传人。能够体现这一思想和行为特征的孔门弟子则首推颜回,次为曾参,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发展了儒学的心理方面。 在孔门弟子中,颜回可谓是公认的对孔子学说的根本精神领会深入、实践彻底,也为孔子所激赏的一个,如果不是先孔子而卒,实为继承孔子事业的不二人选。他志道好学,守善弗失,在孔子之“道”与现实功利在事实上已然背离的社会背景下,仍能处贫而乐道,表明了其对“道”的超越价值的肯定和执守。颜回对儒学发展的启示性意义则在于,在陋巷的箪食瓢饮中,他却能够构建起一个内在自足的主观精神世界,并以此回避和消解了对外在社会现实的依赖。这也意味着,儒学在面对个人的生命、心灵、情感时一样可以具有强大的理论活力,而颜回本人的人生状态则成为这种理论活力的佳体现。同时,在颜回那里,儒学作为社会政治学说的一面虽然在一定意义上被暂时搁置和弱读,但却并未被放弃,而是通过以乐感的生命状态召唤起每个社会个体注目于自身的精神世界和道德生命,以“安内以攘外”式的理论构思来实现对“天下之道”的追求。这虽然在可操作性上有所欠缺,但在思想上却具有相对完整的理论形态。 曾子是孔子晚年弟子的代表人物之一,对儒学也有着系统和深入的了解。他将孔子的“一贯之道”解释为“忠恕”,从而构建起儒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在此基础上,他还提出了“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强调反观内省,追求内在德行的纯粹和完美。而且重要的是,曾子虽敛然于规矩准绳之中,但却未忘自任以天下之重,不乏使命感和担当精神。他将践仁成德之学贯注于自己的生命意识之中,张扬了儒家刚健进取的学术品性,凸显了儒家善其身而济天下的人格观念。总的来说,儒学的原则、方法及目标皆于曾子处得见,且其践仁之功与守道之恒亦罕有能及者,因此视曾子为守道之儒,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