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孟荀理想人格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塑造完美的理想人格,实现正确的人生价值,是人类始终不变的追求,在这一方面,先秦儒家思想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儒学是中国两千多年思想文化的主脉,先秦儒学为其发展奠定了辉煌的历史,孟子和荀子虽同属孔门其理论观点却不尽相同,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注重个体内在德性的修养;荀子继承了孔子的“礼”,更加强调外在的约束。孔子之后,儒分为八,但是能够代表儒学发展趋向的就是孟子和荀子。当代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人的尊重,以及人在全球经济利益冲突下价值观的迷失,凸显了理想人格作为研究命题的现实根据。研究孟子和荀子的理想人格有助于我们把握先秦儒家人格塑造的精华,对其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我们系统的理解和学习借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孟子荀子的理想人格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周人“以德配天”的观念,孔子“修己安人”的思想以及先秦诸子的“百家之学”为其奠定了理论渊源。孟子在性善论的基础上,以“天人合一”的贯通,强调“居仁由义”的理想人格范式,把“仁”内化为人心,要求以义为上,舍生取义,将理想人格的培养放在个体的内心自省上,以此探求内圣之路。荀子把人性看成是恶的,从“天人相分”的角度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将“礼”置于高地位,又把“法”引入其理论,推出“隆礼重法”的理想人格范式。荀子以对“礼”的推崇来限定人性之恶,希望通过“化性起伪”的培养,回归人类之善,外在形式的努力,使荀子重在外王之路。中国天地人式的传统思想,使他们终都指向“天人合一”,万物和谐。孟子侧重的“内圣”之学和荀子侧重的“外王”之学,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发展的脉络上为历代儒家学者的理想人格建构提供了方向。论文以理想人格的建构为核心,旨在通过孟子荀子塑造的理想人格,追寻传统人格思想的底蕴,为当代人生价值的树立奠定文化内涵。通过孟子荀子人格理论的研究比较,突显了他们对人格理想的各自陈述,在人格修养的道路上,他们殊途同归,都以塑造完美的理想人格为目标,但终因他们各自人性论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培养途径。无论是孟子重视内省的方法还是荀子寻求外力的依据,都是今天文化建设的历史动力。孟子荀子理想人格的传统精华,对当代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