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朱子“持敬”思想探析

论文摘要

“敬”是中国自古就存在的一种对天命的敬畏和谨慎的态度,早在上古时期“敬”的思想已经存在,有正式的文字记载在周代,体现的是一种对上帝和天命的敬畏和恭敬,是由“天命靡常”引发而来的忧患意识。经由孔子等儒家圣人的传承,“敬”不再仅仅是一种忧患意识,而且也成为一种心性修养的方法。到宋明时期,心性的修养更加受到重视,“敬”也更受理学家们的重视。经由二程到湖湘学派和道南学派,后归于朱熹而集两派之大成自成一家。二程之后,“持敬”说沿着两个方向传习下来:一是由程门弟子杨时经罗从彦到李侗的体验未发的路线,一是由胡宏至张拭的察知已发的路线。朱熹在继承前人学识理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持敬”的理论。他把“敬”抬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认为“敬”是“一心之主宰而万事之本根”。更强调“敬”就是“畏”之意,“敬”的持守要做到“收敛”、“主一”、“常惺惺”,“敬”在朱子哲学思想的体系中不是孤立的,是与其他的理论范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诚”、“义”、“和乐”、“仁”等哲学范畴构成了朱子的心性修养的哲学体系。朱子的心性修养的本质是“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而持敬与致知的关系,朱子又有“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之说。朱子的“持敬”说,对后世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它的影响不仅对于南宋以后的中国,包括朱子的弟子们以及他同时代的学者们,甚至还对朝鲜和日本哲学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开创了他们国家的哲学盛世。同时朱子的“持敬”说,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现今的中国乃至世界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朱子的“敬”的涵义是“畏”,“敬”的工夫是“收敛身心”、“主一”、“常惺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