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中国传统文化耻感意识研究

论文摘要

耻感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耻感意识源远流长,从殷商时期开始萌芽,到先秦时期形成,并且无论社会经历了怎样的变革,耻感意识业已广泛地深入到每个人的内心之中,体现在各个群体的行为之中,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耻感意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无论是对个体还是对于整个社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当今,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社会上耻感意识有弱化的趋势,所以,不断发掘、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耻感意识的价值,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的对比,说明了耻感文化的特性,然后分析了耻感意识形成的社会基础,接着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耻感意识的表现形态,后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耻感意识的影响。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文化为切入点,简要介绍了“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接着分析了中西方文化中耻感意识的不同表现形态——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的不同特性。耻感文化,即强调做了坏事不为人知就不必烦恼,耻辱感只是对他人批评的一种反应。罪感文化,就是指“提倡建立道德的绝对标准,并且依靠其发展人的良心。”在罪感文化中,如果人违背了那个“绝对的道德标准”就会感到是有罪的。两者是不同的。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耻感意识的社会基础。耻感意识是与熟人社会相应的文化特征。中国社会有浓郁的乡土色彩,人们的流动性低,形成一个熟人社会。在熟人社会中,人们相互信任,重视信用。不讲信用的行为会受到闲话等社会舆论的指责,被认为是可耻的。在熟人社会中,由于长期共同生活,人们形成了共同的群体意识,重视他人的意见是熟人社会成员的一项重要的价值取向。重视他人意见、重视自己的面子也成为耻感意识的社会基础。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耻感意识的表现形态。耻感意识内化到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体现在诸多方面,本部分试图从“中国德治理念中的耻感意识”、“中国人生哲学中的耻感意识”、“中国传统义利学说中的耻感意识”等三方面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中耻感意识的表现形态。第四部分主要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耻感意识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耻感意识源远流长,从其一产生就展现出了其内在的价值,本部分从个体和社会两个方面说明了耻感意识的价值。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某些方面使得耻感意识有所淡化,本部分考察了“去羞耻化”现象对中国传统文化特质消解的表现,分析了耻感意识弱化的社会成因,提出新时期培育耻感意识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