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文化产业本性研究

论文摘要

论文借助科学哲学逻辑分析方法系统比较了文化产业理论的起源,即法兰克福学派马克思·霍克海默、西奥多·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和沃特·本雅明对大众文化的研究。前者是基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预言所作的批判,而本雅明关心的是“现行生产条件下艺术发展的倾向问题”。文化产业同文化工业一样,都是采用类比方法来描述不同时代的大众文化,是跨越文化批判和商业经济两大领域的概念。从关系属性的视角看,文化和科技相互渗透、融合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属性。文化和科技个体属性之间的排斥、对抗派生出文化产业的可盈利性、可反思性、可展示性、可消遣性等其他属性。通过对文化生产和生产资料的类比性考察,明确文化产业知识生产和生产资料地方性的特征。文化产业本质上是以知识为生产资料的知识产业,文化生产的过程是编织知识、形成文本的过程,文化产品的需求来自大众审美的追求和消遣的需要,即大众解读的需要。从文化和知识的对比来看,可产业化并能成为生产资料的文化和不可产业化但能成为生产资料的文化,都可以直接成为文化产业的生产资料。文化产业的生产资料实际上就是具有地方性特征的理智性、消遣性知识和心灵、传统等地方性知识。不同文化产业进行比较是可以的,但是却不应该以其中一种为惟一正确的标准而评判其他。论文借助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构建文化产业的研究纲领和哲学模型,进一步认识文化和科技双向互融的本性。发展文化产业亦应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文化和科技、可产业化的文化和不可产业化的文化、地方性知识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将文化产业研究从简单的文化产业化研究引向对文化和科技双向互融的整体性研究,提出了挖掘文化产业意义、理性对待文化产业、扶持新型文化业态、协调产业事业关系、保护挖掘传统文化等五条颇具创造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