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民俗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以泸沽湖地区摩梭民俗文化为例

论文摘要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文化依附于人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产生的一种社会性的趋同性生活模式,经过历史的积淀而成。民俗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基础性资源,以传统的非正式的形式流传和保存下来的某一社会的文化,是一个地域、民族或族群经过长时间的累积、传播、吸取和改造之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或表达方式,具有地域性、稳定性、传承性、可再生性等特点。中国民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传承着我们民族数千年以来延续至今的文化血脉。我国是个历史悠久、拥有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现代社会发展相当迅猛,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民族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增多,各种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作用加强。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文化趋同化大潮的冲击下,多种民俗文化正以惊人的速度遭到有史以来大的破坏。如果不加以保护使之可持续利用,一些民族的民俗文化就会逐渐走向趋同,甚至消亡。利用和保护好民俗文化资源,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面对我国多民族文化的特点,如何合理地利用我们的民俗文化,如何使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在新形势下得以延续和健康发展,终走上可持续利用的良性循环道路,这已经成为摆在我们这一代人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地处川滇交界处的泸沽湖风景名胜区,以独特的摩梭母系氏族文化和优美的山水自然景观享誉中外。现居住于此的摩梭人是全世界唯一存在的母系氏族社会,实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泸沽湖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有了显著的提高,当地丰富的民俗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和利用。但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由于盲目地开发,造成民俗文化资源的破坏严重,对于文化的保护及利用无法可依,人们的保护意识淡薄、唯利是图,加之受到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摩梭民俗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因此,加快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推动当地民俗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与此同时,必须以保护为前提,合理的开发利用。本文以泸沽湖摩梭文化为例,从民俗学、资源学、资源经济学的角度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出意见及建议,以达到为我国民俗文化的保护及利用献计献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