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方法与创造力培养研究

论文摘要

在大力提倡自主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努力构建创新型社会,力图提高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为我国参与在全球化浪潮下的国际竞争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当前,学术界对经济学语义下的创新研究较多,创造成果如何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是研究的焦点所在,而对进行创新活动的基元——作为单个创新主体的人的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却显得薄弱。认知创造性思维的全貌和本质内涵,全面推动创造力开发,尚需从哲学的维度来审视创造性思维,对创造性思维进行本体论式的论证,将其纯粹的属性抽象出来加以辨明,才能使得创造力开发的方向性更强,更有利于创新的实现。由此思路出发,本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逻辑框架和研究方法。对本文涉及到的几个重要概念进行界定,为全文的论述做铺垫。接着,依据唯物论观点,论述了创造性思维所依赖的生理基础、知识基础和心理基础。接下来首先分析了沃拉斯的“四阶段”和刘奎林的“潜意识推论”模型的优缺点,进而提出了本文自己的观点——“以问题为牵引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在分析国内外关于“创造性思维本质”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得出了创造性思维的结构性本质和功能性本质,又详尽地论述了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方法。从梳理创造技法历史脉络入手,剖析了创造技法的特点,对其分类问题进行了反思。在以上对创造性思维的诸多因素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研究了创造教育对培养创造力的现实意义,提出了一些培养创造力的具体措施。后,本文认为:创造性思维的结构性本质在于超越,在于突破原有的思维结构:创造性思维的功能性本质在于求新,在于产生新的认识成果。创造性思维具有独立性、求异性、敏锐性、综合性、灵活性、突发性等特点,它的形成势必受到生理基础、知识基础、心理基础的综合制约。从提升创造力的角度,认为推行创造教育势在必行。可以通过在高校开设创造学课程、改革传统的师范教育、优化教育评价等诸多实践手段来推进创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