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近代云南农学书刊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视野

论文摘要

科学技术与社会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既然是哲学,就应该能够跨越时空,说明科学技术的一般性问题。基于此,本文选取时过境迁的历史片段,聚焦近代云南农业,通过研究西方农学对近代云南农学从传统走向近代的影响,揭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若干一般性问题。也就是科学技术哲学问题。云南地处云贵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它成为我国动植物王国,又小受到战火侵扰。加之滇越铁路于1910年的开通,使得云南走在了我国近代化的前列。作为战争期间大后方,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接受西方文明的条件,都促使了云南传统农业较快地较多地受到西方近代农业科技的影响。本论文旨在通过对近代云南农学书刊的文本分析,研究近代云南农业科学发展的具体历史进程,揭示该进程放映出的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甲午战败意味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中国人开始认识到自己与西方的差距不在于坚船利炮这样的器物层面,而在于声光化电这样的科学知识层面。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投身于“科学救国”的热潮中,开始努力学习西方科学。作为一个农业国,第一代知识分子首先选择了农学、地学等实用性强的学科,如竺可桢、翁文灏、丁文江等。西学东渐可以追溯至明末清初,近代云南农学亦可溯及广泛,但限于一篇硕士论文的篇幅,本文未敢做大维度大视野的铺垫,也不可能就近代云南农业全面研究,而只能开门见山,仅对近代农学的传播载体云南近代农业书刊中的西学内容和书刊的结构作深入的具体考证与文本分析,其间边考析边议论,力图从一管洞见全豹,一叶而知秋。论文分五部分进行研讨,其内在逻辑为:首先通过详实的文献材料,展示云南植棉和烤烟两种事业曲折发展历程。从这两种作物的引育史实出发,以其他鲜有记载的品种引育为之佐证,整理出近代云南农业引种与育种的科学方法。随后,文章还分析总结了近代云南在稻、麦、茶等农作物,茶花等园艺品种,甚至在畜牧品种选育中的农学思想方法及一些成就。第二部分,文章从田间试验的手段应用,植物系统分类的建立,作物土壤肥力的探索,微观方法病虫害的研究,遗传规律五个方面入手,考证了近代云南农学在作为近代农学研究的重要科学手段之一的实验方面的学习与成就。第三部分,文章对近代云南农学书刊的内容形式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通过对书刊编著形式的分析,揭示近代云南农学发展与知识传播学术化的外在表现;通过对书刊内容的量化,揭示这一时期云南农学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脉络,力图重现近代云南农学发展与社会实境交融促动的实景;后,通过与《中华农学会丛刊》的量化比较分析,获知近代云南农学研究发展在全国背景下的地域性特点。第四部分,文章对近代云南农学书刊的传播模式进行了分析。依托书刊这一记载近代云南农学的物化载体,揭示农学知识在近代云南社会中的信息流动过程、特点,并考察过程以外的其他因素。前述四个部分形成了关于近代云南农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系统研究,提出为什么近代云南农业科学有所精进但农业实践相对落后这一问题,并由此展开理论探因,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关理论概念出发,结合上述云南近代农学发展实际情况和近代中国“科学救国”大背景,指出萌生于古希腊、根植于西方工业社会的近代科学技术的土壤在云南乃至中国的匮缺与不足。而在功利性心态催使下的中国知识分子恰恰是以共时态的眼光看待西方科技以及其社会绩效的,致使西方科技在中国横向移植后产生了诸多无效或不良反应。终,笔者意在阐发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一般性问题的再认识。本文由科学、技术与社会相关理论出发,从近代云南农学何为不能付之于农业实践这一具体问题出发展开笔者的看法,指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实质上是人、社会以及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关系。同时,本文还对云南地域性文献材料进行了梳理,并大量在文中引证,呈现近代云南农学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