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消费社会成因及其批判

论文摘要

消费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环节,只有通过消费才能满足、实现人的生活需求。20世纪之前由于物质产品的相对匮乏和人民节俭意识的普遍约束,在消费观上人们基本坚持适度原则。但20世纪20年代以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主义开始盛行并愈演愈烈,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步入了消费社会。本文的前半部分着重分析消费社会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四方面:第一是资本的内在逻辑。资本逐利的本性是促使生产社会发展为消费社会的根本因素。第二是商品的相对过剩。物质产品的丰富是生产社会发展为消费社会的必要因素之一,其为消费社会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前提;第三是分期付款的发明和应用。由于人们购买商品所付出的价款被分配到若干阶段进行偿还,这势必减轻人们购买商品时的现金压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人们的消费热情。第四是媒介的推动因素。媒介在文中主要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等,其中广告的作用尤为突出,其极富感染力的表现手法营造了一种诱人的氛围,符合了人们种种心理需求,向人们传达了消费商品就拥有商品所代表的意义的信息,从而大大刺激了人们的消费需求。本文后半部分主要从两个维度对消费社会展开批判。针对前半部分的分析,从波德里亚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中选取精华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论述。波德里亚对消费社会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且深入地探讨,他批判了现存的过分关注符号价值的消费模式,控诉了媒介在消费过程中发挥的消解主体模糊现实和拟像界限的作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则将对消费社会的批判与资本主义制度联系了起来,其在对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的同时揭示了消费社会产生的根源所在,并且指出了克服异化消费的途径,即发展小规模的技术、施行稳态的经济模式及合理的消费观念,而为根本的是改变社会制度。这些理论为我们认清消费社会起到了积极的启示作用,为我们对消费社会批判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当然,这些理论也存在着不足:波德里亚过分关注商品的符号价值忽视商品的使用价值,将二者置于完全分离的境地,使批判理论处于一种抽象的批评状态,他赋予符号和代码以绝对权力,从而割裂了符号体系与资本主义的联系。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则由于其将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变革社会的途径更多地诉诸于伦理道德革命,因此,当他们在寻求合理消费模式、克服生态危机以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理想时,往往会陷入怀疑悲观的境地。但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逐利的本性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只有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是根本的克服异化消费的途径,也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才能以人的需求为准则,合理地分配产品,限制过度的生产和消费,从而真正克服现在所遭遇的生态困境,这一思想无疑是极为深刻的。消费社会相关理论的研究为我们认清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本质、防止异化消费在全球蔓延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对于认清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过度消费现象,谨防落入资本主义设下的消费陷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