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当代西方现象学—解释学科学哲学论纲

论文摘要

科学哲学兴起于上世纪30年代,在经过蓬勃发展后,它终陷入两个极端(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不休论战之中,而论战双方却长期相持不下。超越二者的对立,既是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科学哲学发展的新趋势。在这种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西方兴起了一种新的科学哲学——现象学-解释学科学哲学。与传统科学哲学不同,它从新的角度来反思科学并解释科学哲学,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观点,深化了人们对自然科学的认识,也推动了大陆哲学和科学哲学的发展。因此,探讨现象学-解释学科学哲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将从现象学-解释学科学哲学兴起的理论背景、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研究取向、及其对大陆哲学和科学哲学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并探讨这一正在发展着的科学哲学的时代价值。论文脉络如下:第一章从两个方面探讨现象学-解释学科学哲学兴起的理论背景。一、当代西方两大哲学传统——分析哲学和大陆哲学由对抗走向对话,从而为现象学-解释学科学哲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二、科学哲学由实证主义发展到历史主义,由客观主义到相对主义,矛盾重重,为现象学-解释学科学哲学提供了许多要探讨的问题,使现象学-解释学科学哲学的诞生成为历史的必然。第二章揭示现象学-解释学科学哲学的基本观点——自然科学也需要探讨意义和理解、前理解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具有先在性、实践比理论更基本、真理离不开具体的境遇。第三章介绍现象学-解释学科学哲学的三位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希兰(P.A.Heelan)依据解释学现象学探询科学理论的文化源头,他提出科学理论渗透文化实践;伊德(Don Ihde)详细探讨解释学与技术科学的关系,揭示科学研究对象的解释学本质,他提出一种技术结构解释学;吉德林(E.T.Gendlin)从主体与客体相互影响出发,重新研究客观性问题,提出一种应对客观性。第四章讨论现象学-解释学科学哲学的价值与不足。现象学-解释学科学哲学对大陆哲学和科学哲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它自身也存在不足——理论比较分散、对于知识的客观性问题揭示得不够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