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网络中的虚拟自我探析

论文摘要

网络时代的到来营造出人类新的生存空间,给人的自我存在与自我表现带来了新的方式,即在网络空间中自我的存在方式——“虚拟自我”。网络中的虚拟自我是现实自我在网络虚拟环境中的衍生物。网络技术的“人际性”、“后现代性”、“去抑制性”以及“容器人”效应,是网络中虚拟自我能够存在的技术条件。网络中虚拟自我存在的心理学根据,在于它是对人们所缺乏事物的心灵补偿、自我认同的实验室,面具下的自我舞台,以及新的健康人格诉求途径。网络中虚拟自我的价值在于,它是认知世界的新工具、自我价值实现的新方式、追求自由的新方法。事实上,在网络出现之前,虚拟自我已经存在于现实生活当中,表现为理想的自我、虚构的自我、想象的自我、矛盾的自我,只是没有成为独立的存在,而常常被人们忽略。这些虚拟的自我与现实自我存在着矛盾与冲突。网络技术出现后,使人们摆脱现实世界各种条件的限制,在网络空间中可能获得更多的亲身体验和在场感,为虚拟自我成为相对独立的存在提供了条件。网络中的虚拟自我的发展可以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初级阶段的虚拟自我是依赖网络环境的虚拟自我,具有明显的感性特征,受到网络中外界信息和网络运营商的很大影响,往往不能自控。尽管从心理上可以感受到虚拟自我的存在,但不能完全自主,因而不是本质意义上的自我。高级阶段的虚拟自我是经过自觉反思和道德提升形成的,是理性支配下的具有自觉意识的自我。网络中的虚拟自我只有达到这一阶段,网络才能真正成为人的有利工具而不是束缚或误导人的设施。达到网络中虚拟自我的高级阶段,是网络中虚拟自我发展的目标,但现在很多人尚未达到这一阶段。很多相关的社会问题都是由此而来的。网络中的虚拟自我有其积极的意义和价值。它有助于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自我的本真状态,发现自我的弱点和缺陷,并通过网络上的实践活动发展和完善自我。这是处于高级阶段的网络中虚拟自我应具备的功能。但同时应该看到,目前处于初级阶段的网络中的虚拟自我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甚至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一阶段的虚拟自我往往排斥现实自我干预和控制,甚至反过来对现实自我进行渗透和侵蚀。首先带来的是青少年迷恋虚拟自我而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问题,他们利用网络逃避现实,寻求解脱,进而将网络中的逻辑和规则移入现实世界。其次是成年人由于虚拟身份的增加,非常规人际互动性的虚拟交往,导致孤独、空虚、成瘾等心理问题,进而出现人格分裂、社会角色异化甚至自我认同危机。对于部分网民群体而言,呈现出一种追求感性而忽视理性,追求低俗与实用,反对高雅与深厚的趋向,进一步发展导致了自我认知能力退化、反社会主流倾向等问题。我国传统文化的某些弱点,加重了这种非理性的网络中虚拟自我的涌现,以及独生子女一代对这种虚拟自我特殊迷恋的倾向。因此,我们必须找到网络中虚拟自我与网络技术的应然关系,使网络技术活动成为真正由自我意识所主宰的整体自我的活动,成为自我整合、自我协调和人格升华的活动,而不是自我分裂的活动。重塑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虚拟自我”,不但需要建构网络中虚拟自我的伦理,而且需要社会教育、舆论导向共同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