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在科技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在当代工业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新型的现代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方面技术化生产力极大地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历史的进步,另一方面人们也面临着大量严峻的生存问题——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自然环境的恶化、人的内在的精神家园迷失和伦理道德滑坡,等等。技术与社会发展、与此相关的人的自由与解放的问题,成为了哲学反思的中心问题。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反思不断召唤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出场。为了应对时代的召唤,本文选择了这一重要研究课题,试图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逻辑框架、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从马克思哲学的发展来看,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存在着研究视域的转换问题,这就是其逻辑框架从异化劳动理论到唯物史观再到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转换。与当代技术哲学流派不同的是,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既不能被归结为“工程师派的技术哲学”也不能被归结为“人文派的技术哲学”,既不能被归结为技术的“工具理论”也不能被归结为技术的“实体理论”。他的技术哲学思想体现了科学的唯物史观的技术观与人本主义的技术观之整合与统一,体现了技术的历史进步性与技术异化的可能性的辩证法,体现了科学技术哲学与资本主义批判相结合,等特征。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分别从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个不同角度解读了马克思技术哲学文本,从而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技术观。其中,人本主义流派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中,重点解读了早期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人本主义思想,运用韦伯的工具理性概念,对马克思的技术理性批判内容作了进一步扩展。科学主义流派重点解读了中后期马克思的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在批判人本主义的解读方式的思辨性和意识形态性的基础上,试图澄清马克思历史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他们分别在结构主义和分析哲学的框架下,主要探讨了生产力和科技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其与社会经济基础诸多方面的结构联系和功能关系。虽然它们的解读方式和技术哲学思想存在着某些偏颇,但是也显示了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在当代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深化与拓展,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思想的合理性方面及其发展轨迹。在评析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技术哲学思想,进而吸取其合理内容的基础上,论文结合当代工业社会的特点和我国新型的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主题,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思想对于当代工业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现代性批判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方面的意义,从而进一步显示了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思想的合理性要素及其时代气质。通过以上对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思想的全面考察,论文后得出了结论,揭示了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合理内核和基本的观点。首先,科技与劳动都是人的类本质的重要方面,科技集中体现人的劳动生产能力,它是劳动生产能力的活跃因素。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与实验自然科学的发展,科技成为了第一位生产力。因此,科技与生产力是贯彻于整个历史的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与动力。其次,科技理性也是一种工具理性,并且通常与工具理性的其他形式,如理性的经济、理性的法、理性的行政等整合在一起,具有极大扩张性和渗透性。因而,科技一方面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与历史进步的巨大力量,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一种异己力量,会形成对自然和人的控制与奴役,造成其他种种社会异化现象。后,未来社会的发展仍然要以科技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人们之间“普遍交往”关系的建立为前提。技术异化不仅要靠技术自身的转型与改进来消除,关键是要通过制度的改革和建设来尽量地扬弃技术异化,探寻技术的人性化发展的道路。在当代工业社会的发展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特别需要寻求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正确途径;要在工业生产力与科技发展的前提下,坚持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改革与调整,坚持社会各领域的科学发展与协调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