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心理动力系统与心理学的目的论原则——论动机在心理学中的基础性地位

论文摘要

人们曾在不同层面上讨论心理学的危机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表明,心理学学科的分裂和分化只是危机的表面现象,分裂和分化的深层原因则在于学科因失去自身的同一性而陷入认同的危机,即:心理学作为探究人性的学科,却没有按照人性所固有的特性来构建自己的学科体系,而直接移植建立在探究物性基础上的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评价体系,从而使得心理学未能按照其本来之所是得以发展。一方面,由于研究方法与对象的不切合导致主流心理学并不能对完整的人类心理给予深入的解释;另一方面,非主流心理学对人性探究的努力又使得学科进一步陷入不被科学认同的深重危机之中。因此,心理学危机的实质在于,心理学作为一个更加宽泛的知识领域,却被限制在自然科学研究范式的框架之中而导致的同一性危机。如果用“理论同一性”来说明心理学特定的理论内涵和学术边界,那么,心理学的健康发展首先依赖于它的理论同一性的确立。纵观“心理学”定义的历史流变,发现它一直被视为人类探究自身努力的一部分。近代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的诞生,意味着在以思辨方式研究人性和从实验角度研究人类自然属性这两个领域的盲区中,诞生了从经验角度探究人性的学科。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的起点和价值在于学科使命的独特性和人性的超越性。人性的超越性在于人类因拥有意识而具有对行为结果的反思的能力,因而人类具有超越于物的自由意志,具有表现在有限自由中的个性化。自然科学客观实验的探究模式是建立在其研究对象的非个性化特点基础之上的,而非个性化的基础在于客观对象不存在独立的意志。因此,自然科学通过对自然事物的外观性描述和符号性解释就能够实现对自然世界的解释与预测。但是,基于人性与物性的区别,适用于自然科学的机械因果决定论解释原则并不适用于心理学。在心理学中,尽管人类心理现象和行为可以进行不同水平的分析,但是个体的人总是一个不可还原的自然单元,对任何水平的心理现象的分析终都要回归到个体的人身上。心理现象与行为的原因,尽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予以解释,但作为个体的人始终是行为的终裁决者。因此,仅仅依靠建立在对物性探究基础上的机械因果决定论并不能完成对人性的探究,心理学需要适合人性本身的目的论原则,即把行为看作个体意志的表达,除非从个体意志的角度去理解,否则行为就不可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因此,心理学作为一门从经验角度探究人性的科学,只有通过目的论原则才能完成自己的学科使命并实现其价值。但是,心理学作为探究人性的科学,又是怎样失去了其同一性的呢?近代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而诞生是两种相互拮抗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人类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和由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所导致的唯科学主义的盛行。在心理学的创建者们那里,由于考虑到两种力量的拮抗作用及其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冯特和詹姆斯都没有形成系统的心理学体系。弗洛伊德由于摆脱了“科学主义”的束缚而建立了统一的心理学学科体系。但在心理学后来的发展中,原来促使心理学独立的两种力量演化为心理学内部的两种文化:主流心理学为了追求心理学形式上的科学而不顾人性的特殊性,以客观实验的研究范式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以自然科学的外观性描述来解释人类心理现象;来自于主流以外的人文取向的心理学则试图兼顾对象的特性和方法的多样化,试图按照人性的本来面目建构心理学的学科观和方法论,但却因为程序和方法的“不科学”而被主流心理学排斥。于是,心理学一直处于分裂的状态。那么,同样是对科学的追求,为什么自然科学能因为科学的方法而实现学科的繁荣,而主流心理学却因为追求科学而失去理论同一性?通过对“科学”本来含义的考察发现,自然科学由于受到“科学精神”的指引,按照物性来确立适合于自身的科学方法和科学观,于是,自然科学得到蓬勃发展;心理学却在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中迷失了自我,受制于“科学主义”的狭隘观念,在对本学科的使命和探究对象的特殊性不加反思的情况下,直接照搬自然科学的探究模式,并将这种作为自然科学追求“科学精神”的附属产品作为科学的本质和标准,从而使得心理学陷入危机之中。对于自然科学而言,研究方法是依据学科目的而建立起来的,因此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对于心理学而言,方法和目的之间却不具有这样的内在致性,于是,基于“方法”和“目的”的分歧,心理学一直处于危机之中。心理学要成为真正的科学,就必须在“科学精神”的指引下,重新反思自己探究对象的特性,并以此建立适合自身的方法论和学科观。因此,作为从经验层面来探究人性的科学,如何按照人性的本来面目探究人类心理现象是心理学健康发展的根本。人是心理学的主题,也是心理学的对象,因此,心理学应该通过对人性的反思来建立自己的对象观——人性观,并在正确人性观的指引下构建自己的学科观和方法论。因此,作为探究人性的科学,心理学的独特价值在于通过探究具体时空中的具体的人而实现对人性的解释。人性观在心理学理论的建构中处于核心地位。而心理学由哲学形态向科学形态的转换意味着探究人性的方式由思辨转为经验,那么,心理学又如何实现从经验角度对人性的探索呢?人性在经验层面表现为人的活动,体现在人类行为背后的主体意志之中,因此,心理学对人性的描述表现为对“人的形象”的经验刻画。而“人的形象”又是通过个体的心理动力特征得以说明的,即通过从个体自身的角度对行为原因的解释而实现对某人形象的刻画,进而实现对“人”的刻画。因此,人性论在心理学中是通过对动机的系统解释而得以说明的,动机论是人性论在心理学中的代言。心理学危机的解决有待于其理论同一性的获得,有待于建立起符合人性本来面目的对象观(人性论)。按照人性的本来面目,心理学的解释原则应该是建立在对人的心理现象的内省性描和象征性解释基础上的目的论原则,因而,人性论在心理学中表现为在对人类行为动机系统解释中所形成的“人的形象”,动机在心理学中处于基础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