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观察客观性的认知研究

论文摘要

观察客观性问题是科学哲学和科学认识论领域关注的一个重要的基本问题。历史主义学派自汉森开始引入“观察渗透理论”的观念,动摇了基础主义的根基,也使得观察客观性遭到质疑。如果能够对这一论题做出合理辩护,不仅有助于深化观察与理论关系的讨论,而且对科学知识的合理辩护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观察客观性的辩护可以尝试以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切入点,围绕观察是否理论中性及客观性机制的界定来展开论述。 认知科学在心理机制研究方面的发展,为这一论题的思考提供了不同于传统语言逻辑分析或历史动态分析的可能进路。其中,福多和丘奇兰德围绕知觉是否认知可进入展开的激烈交锋,对我们运用认知科学的经验成果和理论分析工具来探讨观察客观性极具启发。 本文尝试以知觉与认知关系为切入来探讨观察的理论渗透问题。一方面,知觉的认知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观察的内在机制说明。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认知能够以不同方式参与知觉处理,显然知觉是认知可进入的。本文认为,基于观察的生-心理机制分析能够为观察的理论渗透图景做出精细说明并提供经验支持;另一方面,根据基于神经计算的理论研究以及基于知觉的知识表达理论,本文得到重要推论:表达的生成和理解并不是纯粹的主观构造过程,它们需要满足相关的机制约束。如果相应的机制能够对认知进入做出约束,那就意味着理论对观察的渗透并不必然导致对观察客观性的完全否定。 同时,本文还对观察的客观性机制做出了探讨。分析表明,实验与测量、观察语言的主体间性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支持观察的客观性,但是,它们又不可避免是为理论或理论信念所渗透的。显然,从观察的理论负荷性以及观察的可错性来看,并不能够得到强客观性的辩护。根据知觉机制分析和理论表达研究所得到的重要推论,本文认为观察是一个包含了表达、信念和注意的认知过程,当这些认知因素参与知觉处理并受到相关约束时,相应的观察过程就可以理解为满足了认知语境下对弱客观性的界定。由此,本文尝试在极小化自然主义立场之上,为理论渗透的观察提供弱客观意义的认知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