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哲学视野下的工程演化研究

论文摘要

工程是直接的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0世纪末工程哲学的兴起彰显了迷失已久的人类造物活动——工程——这一主题。工程“演化”的内在要求,演化理论在“工程”环节的缺位,以及在解决关于工程理念、工程决策、工程的可持续运行等问题的现实需要,使得进一步发展工程哲学进行工程演化研究具有了重要时代意义。从哲学的视野看,工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集成各种要素,创造性地构建人工实在的实践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工程的本质是集成和构建。集成和构建的过程及其结果(集成体的存在及其运行)共同组成具有结构、功能、效率、价值的动态有序系统,这一系统是他组织与自组织相结合的动态系统。演化是事物从一种存在形态向另一种存在形态转化的过程。工程演化是工程作为系统在内外动力机制的作用下,自组织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一般地讲,工程演化具有开放性、时间性与过程的不可逆性、要素演化与系统演化的协同性、一定边界条件下的自组织特性以及环境适应性等特点。物质性的工程活动总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相联系的,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划分,工程演化也可相应地划为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以及知识经济时代三个阶段。工程演化的历史阶段性分析从宏观层面揭示了:一方面,不同历史阶段的工程在理念、共同体组成、技术集成方式、资源利用方式、运行方式、管理方式等有各自的重要特征。另一方面,作为系统的工程其演化的自然过程又呈现出整体性与层次性、开放性与动态性、非平衡性与非线性、“涨落”性与耦合性、适应性与选择性等共性特征,彰显了其自组织程度不断提高的特性以及不同时代的环境(自然-社会)适应性。工程作为他组织与自组织相结合的动态有序系统,在系统自组织程度不断提高的演化过程中有着自身内在的自组织运行条件、动力和过程。这种内在的自组织运行条件包括:开放的、远离平衡的、存在随机“涨落”与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系统;各个子系统(组元)必须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异质性,各个子系统(或组元)之间必须存在非线性联系;从工程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负熵输入)来看,外部环境的负熵输入必须达到一定的阈值,并且对各个子系统的输入是动态、持续和有效的。工程演化过程中的系统自组织动力来自于:各个子系统(组元)之间的非线性耦合;各个子系统(组元)之间的竞争与协同;工程运行过程中的随机性“涨落”;工程运行过程中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反馈。工程演化中系统内在的自组织过程包括自稳定与自重组,具体表现为自创生、自复制、自生长、自适应等多样性形式,它们在工程演化过程中常常出现综合与交叉。工程作为动态系统,其环境适应性的获得必定是在各种外在环境的选择中发生的。一方面,工程演化必定受到自然、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工程演化过程中获得的适应性是技术选择、经济选择、社会选择与自然选择综合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工程在演化过程中也必定对自然、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有“反作用”,促使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技术系统和文化系统不断进化。工程作为系统与其演化环境是协同进化的。工程演化研究对我国当代工程实践的启示在于:需要树立和谐发展的工程理念,即需要以“自然—工程—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指导工程实践;积极利用工程演化与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在遵循系统自组织规律基础上选择产业升级的路径;不断构建、改善各种外部环境,为产业向高级化演进提供必要保障;贯彻落实一系列政策性措施促进工程的生态化转型,在循环经济下的工程实践中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