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

论文摘要

19世纪下半叶,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科学逐渐发展形成。在社会科学界,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一直处于两种不同研究传统的张力之中。一方面,以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哲学占据了社会科学研究的主流地位,以致一段时间实证主义的思想方法成为整个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导。他们认为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之间并不存在本质的区别,两者遵循着同样的方法论准则,都可以用普遍的因果律加以说明,他们坚持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及严谨性,并且有意无意地排斥违反科学原则的研究。另一方面,随着科学哲学内部的转向和社会科学哲学中对实证主义传统思潮的抗争,各种非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哲学思潮风云迭起,极大的冲击了实证主义的理论,逐渐显露出它们自己特色。以韦伯为代表的非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哲学,认为社会现象有着自己独特性质和规律,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解释而非预测社会客体,它主张更多地考虑一些主观因素,因而绝不能盲目效仿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科学,而应确立些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这些实际上反映出的是社会科学哲学中实证主义与非实证主义两大阵营之间对立与争论的事实,它们各执一词,泾渭分明。然而,我们必须承认,一方面,人类对自然科学在技术上物质性的表面控制的这种成功,对自然科学在观念上的认定,被我们不加批判地吸收用于去建立社会的思维模式,当然是不对的;另一方面,非实证主义传统仅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试图解决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又显得太过于重视人文的东西,因而似乎也未能得到满意的效果。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处于一种复杂的、困窘的状况中。我们更希望在两个哲学传统之间能够保持对话、沟通与协作,这条路径的取向好不但能够在实证主义和非实证主义传统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并且能够超越实二者旧有的思想,走出自己特有的路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英国科学哲学家罗伊·巴斯卡(Roy Bhaskar)为代表所提出的批评实在论,试图批判与超越实证主义传统与非实证主义传统两个对立的阵营,走出一条合理的、中道的第三条路径。本论文将从批判实在论的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三个层面阐释巴斯卡的批判实在论思想。探讨批判实在论思想的本体论基础:分层与因果机制、根源与突现思想,进一步指出批判实在论的总原则——机制是事物起作用的方式,机制是一种结构、力、趋势。并且巴斯卡把这个总原则应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当中,通过对社会-个人关系转换模型(Transformational Model of Social/person connection)、解释性批判(Explanatory Critique)的阐述,终达致批判实在论的核心——解放与自由(将人类从那种压迫与限制的外在结构中解放出来),这也是社会科学终要达到的结果。批判实在论作为一种国际的、跨学科的哲学运动,它的影响也渗透到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马克思主义领域、经济学领域、空间社会学、信息系统领域等等,对此我们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以巴斯卡为代表的批判实在论,是一种超越实证主义传统与非实证主义传统的新的哲学典范。巴斯卡认为,对于研究来说,它并不是作为永久性的立场声明,而仅仅是研究实践和研究成果的一个条件或与其有密切的关系,它更像是体现一种小工(underlabouerer)和助产士(midwife)的作用,为传统的哲学与今后的哲学工作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我们则通过对批判实在论思想研究及探讨其对社会科学哲学工作的价值与意义,以期为两大哲学对立的状况,提供一种新的哲学与方法论的思考,也为引起更多的学者关注与讨论批判实在论,从而形成一种交流与对话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