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我国科学技术普及实施的路径研究

论文摘要

科学技术普及与推广是人类科学技术实践内容的一部分,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当科学成为一种常识、技术成为广大劳动者的能力与本领时,它才能发挥巨大的社会力量,体现出更大的社会作用。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公众科学技术普及教育已成为我国政府与社会普遍关注的事业。实践中,广泛地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对加速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做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一个历时常新的问题。本文对国内外科学技术普及的研究现状及我国科学技术普及实施的路径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和探讨。科学技术普及是利用一定的载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将科技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广泛地传播到社会的有关方面。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终身教育理念、STS教育理论等是科学技术普及实施的理论基础。科技普及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早期,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还未完全地建立起来,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带有自发的性质;18世纪60年代,科学从原来共同体的内部交流转变到了面向公众的科学技术的普及;19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公众迫切要求向拥有知识的专家学习,科学技术普及进入了一个相对活跃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普及发展到公众理解科学的现代阶段。我国科学技术普及起步于20世纪前20年,经历了多个发展时期后,直至今天,现代科普理念逐渐得到了国人的认可。科学技术普及的目的是培养公众的科学素质。在实现此目标时,我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面临着现实障碍。本文分析了人们关于科学技术普及的认识误区;传统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缺乏统一领导、不注重公众的参与;科学技术普及的内容比较陈旧、忽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技术普及的理论研究严重滞后等方面的缺陷。为了消除这些障碍,本文建构了整体性原则、有效性原则与适应性原则等科学技术普及的原则与教育模式、示范模式、服务模式和学习模式等科学技术普及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从主体、受体、介体、途径层面提出了强化科学技术普及各主体包括政府、科技团体、科技工作者、大学和科研机构等的作用;突出青少年、农民等特殊群体的科学技术普及的受众地位;发挥大众传媒与科普场馆等介体在科学技术普及中的作用以及搭建科学技术普及的家庭、学校、社区平台等具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