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中国农地流转模式选择

论文摘要

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小规模分散化农业经营对农业发展的效力与日递减,这一事实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证实。如何来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实现农村土地的有效流转,从而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是摆在社会经济发展面前的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因为土地的合理有效流转关系着农村有限土地的可持续性利用,关系着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土地产权的明晰。只有产权明晰的土地制度才有利于推进农业的市场化进程进而保证农民权利、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本文将在相关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将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细分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率、保证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四大具体目标,分析比较现有农地流转模式的产生原因、特点及优劣,探讨有利于实现这些目标的合理有效的农地流转模式。在此思路下,本文分以下五部分展开:第一章首先从理论角度探讨农地流转相关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马克思地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农业规模经营理论和产权理论。其次,界定本文的核心概念,包括农地和农地流转两个核心概念。第三是文献综述部分,评述了现阶段我国学者对农地流转问题的相关文献研究,主要包括我国农地流转的现状、制约农地流转的因素以及国内学者对农地流转模式的选择。第二章探讨我国现阶段各地区农地流转的主要模式及其产生的原因。首先归纳提出农地流转的背景,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推动下产生的农地流转的现实,从推动和完善农地合理流转机制对推动土地规模经济、提高农业竞争力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回答了“为什么需要农地流转”的重要问题;其次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我国农地流转的主要制约因素,主要从农地制度的不完善、农村土地市场的发展滞后的现实、土地功能的多重性和农地流转有效需求不足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着重讨论了现阶段各地存在的包括转包、互换、转让、租赁、“四荒”拍卖、农地股份制在内的主要的农地流转形式及其产生原因,并对各种流转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流转的合理性,为第三章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本文第三章是全文的核心理论部分。主要研究农地股份制流转模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分析。首先分析了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农地利用情况、农村增产增收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其次,分析了农地流转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合理的农地流转模式有利于农地可持续利用,有利于农民增收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农业规模经营但与农地规模经营并不互为必要条件;最后,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合理流转模式的评判标准,以及必须满足的市场化配置、农地农用、产权稳定、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此标准和原则下提出目前选择农地股份制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合理有效的模式。通过以上分析本章回答了“如何选择流转模式”的问题。第四章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做案例分析,通过对包括三圣乡红砂村、邛崃市汤营村的农地流转改革的实证分析,验证了农地股份制的合理有效性,并提出各地应该因地制宜的探讨不同的农地股份制的实现形式。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回答了“如何促进农地流转”的问题。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家庭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农业发展矛盾日益突出。实行农地制度改革,通过有效的农地流转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第二,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必须选择合理有效的农地流转模式。而在评价何为合理有效的流转模式时,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即农地作为我国土地制度的基础要素,它的流转方式要有利于我国农地制度的完善,其次,农地作为农业的重要生产要素,它的流转方式必须要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该流转模式在具体操作中也必须满足相应的基本原则,即市场化配置原则、农地农用原则、产权稳定原则和因地制宜原则。第三,尽管理论界对农地股份制的评价不一,但通过对目前存在的众多农地流转模式的比较,本文认为农地股份制作为一种有效的制度创新,满足以上基本原则和评价标准,并以案例分析的方法证实了其在实践中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作用。第四,成都的农地股份制改革试点经验值得借鉴,也证实了农地股份制的实现形式和途径并不一样。各地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探索农地股份制的实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几点政策建议:稳定推进农地股份制改革;因地制宜的采取不同的股份制实现形式;在实践中不断借鉴成功的经验;强化农地流转中的风险管理。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首先,选题上紧贴了我国农业发展现实问题,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规范研究和案例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其次,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指导的框架下,对合理流转模式如何选择提出相应的标准和依据;第三,运用成都的改革创新实践做案例分析,说明农地流转模式的可取之处。本文通过探讨农地流转的模式选择至少具有以下理论和现实意义:第一,结合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问题,以理论为指导,找到流转不畅,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真正症结所在;第二,通过对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流转模式的评价标准的建立,对各地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有借鉴意义;第三,中国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的问题是土地的问题。构建合理的农地流转模式有利于加强土地管理,盘活我国有限的土地资产,提高农地利用效率;有利于增加社会财富,提高农民收入和保护农民利益,有利于走适度规模化经营,扩大农业的规模经营效益,发展现代农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