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当前全球金融与经济危机下对我国出口导向贸易(发展)战略的反思和调整

论文摘要

二战以后,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一大批殖民地和附属国获得独立,成为发展中国家。摆在这些国家面前的迫切问题是如何谋求经济发展,经济重建和经济发展问题也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重视。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漫长的理论探索和不断的实践进展,呈现出了众多不同的贸易、发展战略,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绩效也千差万别。通常所说的贸易战略如进口替代、出口导向等其实并不是着眼于对外贸易领域的单纯的“贸易”战略,而应该理解为开放经济中的发展战略。而且,由于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息息相关,产业结构调整也涉及到重大的资源配置问题,所以这些战略也无一例外地追求产业的发展,增强贸易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虽然贸易战略的种类屈指可数,但由于现实中情况复杂,适宜的贸易战略的选择却显得非常困难。我国在建国后由于当时特殊的国际、国内形势,采用了计划经济体制和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虽然在初步形成国家工业基础、提升军事实力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和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带动了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迅猛增长、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不断升级、就业结构的不断改善、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国力得到大幅度增强并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经济体。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出口导向战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主要体现在:外贸依存度过高使得抗风险能力弱、贸易增长粗放且净效益偏低、贸易摩擦频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日益严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等。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经济危机对我国产生了严重影响,贸易额和经济增长大幅下滑,凸显了我国内需不足和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弊端。因此,现阶段对出口导向战略进行反思并作出调整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研究的主体正是中国出口导向战略的调整,以及相应的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问题。第一个重点是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反思出口导向战略。笔者首先以国际比较的方式指出我国产业结构的总体不合理状况,并引用其他学者的实证分析说明我国存在产业结构超过需求结构、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等问题,由此得出“出口导向”.战略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接着作者从两个侧面——贸易条件恶化和贸易摩擦频繁再次强调了出口导向战略调整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第二个重点是我国贸易、发展战略的调整。笔者首先指出贸易与发展战略的选择应该考虑的国际、国内因素,即客观基础;接着通过认真分析林毅夫教授提出的“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笔者详细阐述了其理论内涵并揭示了它与出口导向战略的不同点,也对比较优势战略实施的前提条件——自由的国际贸易以及国内完善的市场机制进行了细致分析,指出现实中并未满足这两个前提,也从世界政治格局和利益格局的角度说明纯粹的比较优势战略过于理想化;最后笔者结合我国的现实特点尝试性地提出了有利于我国经济稳健发展的“整体比较优势结合局部赶超”的贸易、发展战略。笔者引用了其他学者支持局部赶超的观点并用理论模型清晰地表达了局部赶超的内涵和逻辑,也从历史经验(一战前的美国和德国,二战后的拉美和东亚)的借鉴、比较分析中探讨了其应用的可行性和具体的实施举措。一、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根据上述观点,笔者在文中展开了详尽的论述。本文的正文部分由五章组成:第一章是文献综述。这章的第一部分首先对贸易战略在国际上的形成和演变做了梳理,其次回顾了我国贸易战略的演变路径,最后对学者们关于出口导向战略的争论作了总结和评论;后一个部分针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以及它和贸易、外资的关系作了概括和归纳。第二章是关于次贷危机及其引起的金融与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的阐述,也对未来危机过后我国面临的新的全球经济形势作了展望。笔者引用了详实的数据来说明此次危机对全球经济和我国的深刻影响,并从“全球经济失衡”的角度深入剖析此次危机的原因,最后表达了对我国经济和贸易增长方式转型、经济结构调整的忧虑。第三章是本文第一个重点,先是对我国出口导向战略绩效的评价,接着在此基础上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对其进行反思。笔者首先从贸易规模的增长、结构的升级、外资和技术引进的成果、就业的改善、制度环境的完善几个方面对出口导向战略给予肯定,但也从外贸依存度过高、产业附加值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几个方面对出口导向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质疑。其次,分别从产业整体和单个产业的角度对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和问题作了描述,并引用众多学者的实证分析来说明我国产业结构超过了需求结构,出口导向战略是形成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原因,也从贸易条件变化这个侧面的角度说明了产业结构亟待升级。最后,笔者通过回顾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和我国当时的应对举措及其效果、近年来我国遭遇的愈演愈烈的贸易摩擦,再次强调了调整我国出口导向战略的必要性。第四章“我国贸易战略的调整”是本文的第二个重点。笔者首先从经济发展水平和要素禀赋状况、国内市场规模、国际经济环境三个要素出发阐释了贸易战略选择的客观基础,指出战略选择既要立足于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的现实状况,又要顺应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其次尝试性地提出了我国贸易、发展战略的调整方向——整体比较优势结合局部赶超:先是阐述了林毅夫教授提出的比较优势战略的内涵及其与出口导向的对比,接着从实施纯粹的比较优势战略的前提未得到满足、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和利益格局这两方面入手强调了实施局部赶超的必要性。再次,用理论模型清晰明了地揭示了局部赶超的逻辑和内涵;最后笔者从历史上德国、拉丁美洲、东亚各国发展的经验分析中对“整体比较优势结合局部赶超”的可行性作了研究,并指出应该采取的措施。第五章作为结尾,指出应在我国贸易、发展战略的调整下,进行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制度改革。笔者从巩固第一产业基础地位、着力提升第二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三个方面论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也强调了充分发挥各地不同的比较优势、加速国内产业转移的重大意义。最后,笔者从收入分配制度、政绩考核机制、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阐述了配套制度的改革。二、本文的创新和不足首先,目前已经有很多学者对我国贸易战略的选择和调整做了研究,但是从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入探讨的较少,这是本文第一个较新颖的地方,本文从当前全球金融与经济危机的影响出发,在这个紧迫的时刻深刻地反思了我国的出口导向贸易(发展)战略。其次,本文指出了林毅夫教授提出的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在实践上可能遇到的困难(尽管在理论上似乎无懈可击),充分论证了局部赶超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笔者尝试性地提出了“整体比较优势结合局部赶超”的发展战略,并从历史经验上探讨了它的可行性。最后,由于笔者能力有限,本文的最大不足就是对“整体比较优势”与“局部赶超”结合后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不够,以及“结合”的理论支撑可能也不够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