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论文摘要

二战以后,特别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变化导致国际贸易出现了一系列新倾向,其中最为传统理论所无法解释的是,世界贸易中的大部分是国与国之间在同一产业内既有出口也有进口的产业内贸易。发达国家之间这种要素密集度相似的双向贸易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广泛关注,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了国际贸易研究的一个新热点。 根据经典的李嘉图比较优势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国际贸易应该大量发生于要素秉赋差异较大的国家之间。但产业内贸易却大多发生于要素秉赋基本相似的工业化国家之间,而且相互进行的是基本相同或相似的产品的贸易,这种新现象迫切需要从理论上找到合理的解释。 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以及由此引致的国际市场中产业竞争的加剧,不可避免地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可以预见,在新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将更加明显,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国际贸易将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那么中国将如何更好开展对外贸易,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当前我国国际贸易领域亟待研究的问题。 近些年来,国际社会对产业内贸易现象和特征做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尝试,但是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是否存在产业内贸易以及如何开展产业内贸易提升本国竞争力的研究乏善可陈。尤其是有关发展中国家产业内贸易的实证性研究,长期以来都是一个未曾开发的研究领域。有鉴于此,本文在吸收国内外学者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产业内贸易理论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为我国更好发展对外贸易提供一些思路。 本文的逻辑结构是先从理论上分析产业内贸易理论,为研究我国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提供理论上的依据,然后再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我国的外贸现状及产业内贸易理论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借鉴意义。 从这一主线出发,本文共分为 4 章: 第 1 章对产业内贸易进行了概述。主要包括对产业内贸易的涵义、分类和测算的阐述和说明;与产业间贸易的比较;以及产业内贸易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