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群体性特征分析——基于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

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同时也拉大了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较快,成为一个日益引起广泛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从理论和实际相联系的角度,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化作深入分析,给出合理的解释和相关的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引入了市场经济的激励和竞争机制,我国的分配理论和分配方式也随之经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其它分配方式为辅,再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演变过程。特别是按要素分配观念的确立,使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逐渐成为个人收入分配的基础性调节机制。经过这种理论、观念、方式的变革,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呈现多元化,居民收入差距也必然会拉大。 但是我国还处在经济转型阶段,市场化程度还不高,传统计划经济中的条块分割现象还大量存在,这突出表现在参与收入分配的生产性要素的市场分割上,如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金融信贷市场的分割。这些生产要素市场的分割不利于统一的要素市场价格的形成,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要素收益日益成为调节居民个人收入分配的基础性调节机制的背景下,居民的收入差距必然也会因此而拉大。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来剖析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差距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群体性特征。并以居民的人均储蓄和人均人力资本投资指标来衡量各种生产性要素对居民收入差距的群体性特征的解释程度,并得出结论,要素收益对全国、城乡、地区和产业间居民收入差距解释程度较大,而行业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与要素收益无明显联系,省际间居民收入差距主要取决于各省的开放程度。最后从要素市场分割进行分析,得出由要素市场分割所导致要素收益权实现困难拉大了居民间不合理的群体性收入差距。根据分析的结果,文章结尾提出一个完善我国收入分配的基本思路,并针对各种群体性居民收入差距提出了一些对策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