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规模不经济的成因及制度完善

论文摘要

自19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规模经济的概念以来,如何达到生产和经营的最佳规模水平,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增进企业效益日渐成为企业家们颇为关注的问题。为了增强产业竞争力,各国政府也长期致力于研究如何在发挥产业内组织的规模收益和保持产业的竞争活力之间寻找平衡点。 金融业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和枢纽,银行业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表现出国有商业银行垄断低效的特征,面对入世后外资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国有商业银行规模不经济的对策问题研究成为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派的广泛讨论。因此,笔者认为该选题兼具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催生了大量非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强度大大提高,一些长期受国家保护而缺乏现实竞争力的国有企业面临淘汰出局的威胁。国有企业的关闭破产必将带来人员失业等高昂的社会变革成本,危及整个社会体系的稳定。为了减少改革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国家必须维持绩效低下的国有企业的持续经营,从资金等各方面提供支持。如果借助财政机制来完成资金集中,显然与放权让利的改革方向背道而驰,而在我国个人所得税尚不完善的情况下,税收工具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政策效果。相比之下,通过银行的信贷融资体系却能够有效聚集散布于民间的资金,然后根据国家的政策意图进行定向资金配给。因此,国家最终选择了我国的国有银行体系作为财政和税收功能性替代工具。 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国有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低成本产权边界扩张,国有银行的规模水平日益扩大,然而由于缺乏利润激励,其经营效率很低,向国有企业发放的贷款由于国有企业亏损导致无力还款或者蓄意拖欠贷款,逃废债务,国有银行坏帐堆积,积聚了大量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规模不经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整个银行业市场上表现为高集中度与低市场绩效同时并存,违反了哈佛学派提出的竞争环境下的SCP企业行为范式。 要解决我国国有银行行政垄断低效的问题,通过简单的国有银行分拆或引入大量竞争者显然是无法奏效的,且这种做法不利于发挥银行业特有的规模收益。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在维持现有的银行企业规模水平和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的前提下,提高市场竞争效率,激发场内银行的竞争意识,同时加强替代性金融市场建设,给国有银行施加主动求变的压力。其现实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放松资金价格(利率)管制,使中小银行能够依据企业的风险程度合理制定贷款利率,参与市场公平竞争:推进国有银行产权多元化改革,完善国有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丰富居民的可选择金融资产,促使国有银行提高经营绩效;强化监管力量,熨平由于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带来的金融风险。 在文章中笔者着力于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我国银行业是否存在规模不经济的困扰;银行业垄断低效的实质性原因何在;如何扭转现有局面,创造商业银行的规模收益。 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规模经济相关理论综述,进一步提出银行规模经济研究的特性;第二部分为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绩效的实证检验,得出我国银行业垄断低效的结论;第三部分为规模不经济现象的制度成因分析,解释我国商业银行是如何在政府管制下走向行政垄断的;第四部分研究培育有效竞争市场的现实举措。 文章综合运用了实证检验、历史分析、案例比较、归纳演绎等多种研究方法,以期对商业银行的规模不经济问题尽可能深入地进行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