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构建高效运行的融资机制

论文摘要

融资是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融资过程是融资主体借助于融资工具,动员储蓄并将其导人投资领域的过程,又是以资金供求关系表现出来的资金配置过程。它不仅对社会资金积累的规模和速度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决定着资金配置效率的高低。在现代经济运行中,储蓄主体与投资主体相分离,居民成为储蓄主体,企业、政府成为投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形成合理的融资机制,有效地沟通储蓄和投资的联系,才能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积累率不可谓不高,然而,国民经济的发展一直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扰。如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构建合理的融资机制和融资结构,以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使经济发展摆脱资金不足的约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的融资机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对建立高效运行的融资机制,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 本文除了引言外,共分四个部分。从其整个结构体系安排来看: 第一部分,融资机制的体制基础研究。本部分首先明确界定了资金与融资机制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结构和融资机制的关系,即融资机制是由体制结构决定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集权型的计划经济体制;二是经济决策权主要由企业来实施,政府基本上不介入再生产过程,经济活动建立在市场协调的基础上;三是集权诀策和分权决策相结合的体制,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这三种类型的经济体制相适应,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融资机制,即纵向融资机制、横向融资机制和纵横结合的融资机制,并介绍了每一种类型的融资机制的突出特点。 第二部分,改革开放前我国融资机制运行的历史考察。这一部分对改革开放前,我国为工业建设所进行的融资实践作了历史考察。指出,我国在照搬了原苏联的体制模式的基础上,国家利用政权的强制力量,通过工业品与农业品的不等价交换,也就是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剪刀差”,为工业建设筹集资金。并进一步地对这种政府导向的纵向融资机制及其作用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这种融资实践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严重后果。 第三部分,改革开发以来我国融资机制的转换。本部分从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体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事实出发,考察了融资机制所发生的相应重大转变,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由纵向融资为主向横向融资为主转变,由财政主导型向金融主导型转变,由政府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由封闭型融资向开放型融资转变。融资机制发生的这些深刻变化,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笔者从五点分析了这些转变在经济发展中的绩效,同时指出,由于一些方面的改革没有到位和融资体制改革滞后,合理的融资机制远没有形成,因此,需加快改革进程,建立高效运行的融资机制。 第四部分,建立高效运行的融资机制——体制建设。这一部分是该论文的重点,即对建立高效运行的融资机制提出的具体政策建议,简而言之:体制建设之一:适应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优化融资结构,加大直接融资比重, 互重塑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体制建设之二:发展投资银行产业,利用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体制建设之三:改革政府融资方式;体制建设之四:实行利率市场化和中央银行的间接调控;体制建设之五: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对外融资。这些举措的实施,能够将企业、银行塑造成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微观主体,使政府的融资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在利率市场化的宏观间接调控体系下,理顺银行、企业的关系;同时,在发达的资本市场上,实现企业的证券化融资,最终使间接融资机制的主导作用正常发挥,同时加大直接融资比重,保证其有效运行,使间接融资机制与直接融资机制协调发展,保证社会上的储蓄资金,无论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还是直接在证券市场上以证券为载体,都能够高效、合理地转化为社会需求的投资资金,从而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 立足现实、把理论研究与对策研究相结合,是本论文的一个特点。笔者认为,融资机制的运行过程与储蓄——投资的转化过程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应该把融资过程既当作资金筹集的过程,又当作资金配置过程。因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限制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因素,不仅仅在于储蓄和投资两个端点上,而且在于储蓄与投资沟通的困难上。由于经济落后和市场分割,国内储蓄的动员和转移往往收到诸多限制,如政府的过多干预,常常导致融资机制的断裂或扭曲,使得储蓄难以导入高效率的投资领域。由此可见,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动员储蓄并将其导入高效率的投资领域,而不仅仅是提高储蓄率或投资率的问题。因此,本文把融资机制的研究置于融资过程研究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