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中国近代以来城乡关系变迁轨迹与变迁机理(1840~2012)

论文摘要

自市场化取向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表现优异,但与此并存的却是中国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和城乡对立逐渐固化的过程与状态,表现为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城乡要素流动并不顺畅;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供水平差别明显;城乡社会面貌反差极大;城乡生活方式存在明显先进与落后的差别。面对这些严峻问题,学术界和决策层都习惯于从当下的现实出发寻找原因,以期破解问题。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城乡文明进步史,一部人类经济史就是一部城乡关系发展史,城乡关系在人类文明演进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现今中国城乡关系所呈现出来的种种现象、问题、病态,都是中国自古以来历史沉积的延续,尤其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巨变的累积与发酵。忘记历史,我们便不明了现在;忘记历史,我们便不能前行。论文紧紧围绕中国近代以来城乡关系变迁轨迹与变迁机理的主题进行研究。论文总结并梳理了中国近代以来城乡关系的变迁轨迹。经过了1840~1949年110年的城乡加速分离时代,中国城乡关系在西方市场经济体系的冲击下,逐渐瓦解而加速分离;经过了1949~1978年30年的城乡人为对立时代,中国城乡关系被人为的制度设计对立起来,在一系列计划经济体制及其配套政策下逐渐走向僵化;经过了1978~2012年35年的城乡高位分散时代,城与乡在这一时期都高度发展且联系日益紧密,但在城市利益集团等的作用下,城乡间差距却逐渐扩大。论文分析并论证了中国近代以来城乡关系的变迁机理。一套“外部冲击+内部适应”的机理主导着城乡关系的变迁。在城乡加速分离时代(1840~1949年),西方世界市场经济体系对中国固有城乡关系冲击极大,而中国固有文化、善于技术模仿的特性等都适应了市场经济体系对中国城乡关系的冲击。在城乡人为对立时代(1949~1978年),计划经济及一个完整的配套政策体系的外部冲击导致中国城乡关系被人为对立,而在计划经济和自然经济夹缝中生存的市场经济元素则以补充和抵制的方式适应着计划经济体系的外部冲击;此外,当时的政治情况客观抵消了计划经济运行给中国城乡关系带来的不良影响。在城乡高位分散时代(1978~2012年),城市利益集团为了独占改革收益,利用其势力阻碍三农群体参与改革,进而阻隔三农参与改革收益分配,由此导致城与乡在共同发展的同时差距却不断拉大,而中国农民的勇气和智慧,中国政府采取的城乡融合政策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等促进了城乡关系趋向融合。论文创新主要体现在理论观点与对策建议创新两方面。在理论观点创新方面,第一,揭示并详细论证了中国近代以来城乡关系变迁的机理:“外部冲击+内部适应”。第二,提出了解释城乡差距拉大的新理论:三农的“改革参与权被剥夺”理论,即“城乡加速分离时代”西方市场经济体系对中国的冲击本质是“城市”对“农村”的冲击。第三,提出了解释城乡差距拉大的新理论:三农的“改革参与权被剥夺”理论,即城市利益集团运用其势力将三农排除在改革之外,进而排除三农的改革收益分配权,最终独享改革成果和收益,以此解释城乡差距拉大的事实。在对策建议创新方面,设计并论述了未来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12345”的战略措施,给出了2020年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概念性和指标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