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中国宏观调控系统运行、转换与绩效研究

论文摘要

自经济学思想诞生以来,有关宏观调控(西方对应的的称谓是政府干预)的讨论及争辩始终伴随在其中,不同的经济学流派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自凯恩斯主义出现后,有关宏观调控的理论在很多国家得到实践并获得良好的结果。我国也不例外,国内学者对宏观调控进行了归纳总结,从模式、政策工具、力度等方面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但遗憾的是,这种研究角度比较单一,大多数是静态地分析和研究,不能详细地、全面地描述整个宏观调控的运行过程。因此,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和探讨。基于此,本文试图借鉴系统理论观点,认为系统是普遍存在的,宏观调控也不例外。无论是从宏观调控组成各要素,还是宏观调控运行、转换以及结果来看,都具有系统性。宏观调控是一个系统,从系统的角度看,宏观调控可以定义为政府基于特定的经济环境,选择运用适当政策工具影响或改变现实经济运行状态、实现预期调控目标的过程。它应该包括主体、政策、客体、方式、目标以及绩效等6个方面。宏观调控主体表明是谁进行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政策表明用什么政策来进行调控;宏观调控客体表明对什么进行调控;宏观调控方式表明主体和客体之间联系或作用类型,是直接还是间接;宏观调控目标表明进行宏观调控所要达到的预期;宏观调控绩效则表明进行宏观调控的实际结果。宏观调控是一项行为过程,有主体、有客体,还有目标、政策等等,实质上是一个典型的控制系统。其内部6大构成要素在整个运行系统内按照自身的特点各司其职,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而且也会随着整个宏观调控系统的转换而发生转换和变化。宏观调控是动态的、连续的变化过程,一轮完整的宏观调控系统完成后,将会向下一轮宏观调控系统转换或演变,而不是静止不变的。之所以会发生这种连续的转换或演变过程,主要是由于经济自身的运行会经常发生周期性波动,特别是对于正处于转轨期间的我国来说,由于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失衡“双重失衡”的存在,无论横向还是综合比较,我国宏观调控系统的转换或演进更为频繁。改革开放以来,为了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我国至今已进行了8轮宏观调控。由于每轮宏观调控系统面临的经济环境、使用的政策不同,使得不同阶段的宏观调控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类型,得到的宏观调控绩效也就不同。而且,在我国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不同宏观调控系统之间发生着转换或演变,宏观调控系统组成各要素如调控主体、客体、政策等也在发生着质的改变。因此,从系统构成、转换等角度去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调控的运行、转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宏观调控结果是可以进行评价的,对结果进行系统评价也是宏观调控系统运行、转换的最终落脚点和归宿。通过宏观调控系统绩效评价,可以判断实施该项宏观调控是否值得?是否会取得更大的调控收益,付岀更少的调控成本?是否还会引起经济社会其他的成本?通过它还可以找出影响绩效发挥的体制、制度因素和外部制约因素。目前我国的宏观调控系统还不健全和完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无论是调控政策协调性,还是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等,宏观调控系统运行都存在着困难和不足。为提高宏观调控系统的效果,就必须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加以完善。本文包括引言在内共分为7章内容,主要是从系统的角度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调控系统的运行、转换和绩效进行分析。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综述,并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进行进行总结评价,为全文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章从自身构成、运行转换以及结构评价等方面论证我困宏观调控具有系统性,并运用控制理论建立宏观调控系统运行模型。第二章通过分析宏观调控系统转换与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经济总量与经济结构失衡三者之问的联系,试图寻找导致宏观调控系统转换的原因及本质。第四章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调控系统整体转换情况进行全景式、过程式考察,对不同阶段的宏观调控系统特征和效果做出判断和评价。第五章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调控系统组成各要素例如主体、客体、目标、政策等演变过程和特点,以求对整个宏观调控演变过程做全面的研究,并重点分析了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宏观调控系统的运行和转换特点以及效果。第六章对宏观调控系统绩效的具体内容作了界定,并通过构建一套相对量化的宏观调控系统绩效评价方法,对每轮宏观调控系统的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并提出影响我国宏观调控系统绩效的因素。第七章通过分析影响宏观调控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所面临的约束条件,提出构建一个有效稳定的宏观调控系统必须遵循的3大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从宏观调控主体、对象、目标、政策等几个方面提出优化和完善宏观调控系统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