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转型期中国生态安全与治理:基于CAS理论视角的经济学分析框架

论文摘要

回望过去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工业革命之后特别是第一次科技革命以来,迄今科学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地快速发展:“阿波罗”早已访问了月宫:探测火箭“旅行者”正在太空遨游,已经接近太阳系边缘,准备去探索更深远的宇宙奥秘;信息革命所建立起来的巨大信息库使世界缩小、地球变成一个村庄、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机制;……这一切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都有了巨大地改变和改善。然而,人们在更加关注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创新、并自信于这种科技力量进步的同时,却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其后果是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的生态危机愈来愈充斥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使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也正经历由蒙昧到觉醒、由忽视到重视、由单纯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到实现“自然生态——经济——社会”这一复杂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艰难转变。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审视世界、认识生态系统的窗子,“生物圈Ⅱ号”等相类似实验的失败事实也使我们意识到,在以简单线性思维为指导的现有科技水平条件下还无法构建一个人造系统来替代生态系统来实现其基本功能,因而,一旦生态系统的某些功能被人为破坏,这种功能很有可能是无法恢复或需要耗费巨大成本才能恢复。因此,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推动生态系统发展演进的主导力量,如果不对人类行为在制度上进行规范和约束,继续放任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行为,将使得生态危机进一步恶化,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之根基的安全,演化为生态安全问题。本文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角出发,以复杂非线性思维为指导,提出要将生态系统纳入到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之中,并侧重于在经济学意义上,借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解析和挖掘生态安全问题爆发的根源所在,并探寻适宜我国转型期生态安全与治理的更优替代制度。按照这一框架思路,本文立足于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特殊历史条件,尝试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角出发,在深层理论层面,基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将其引申扩展到探讨生态价值,且以其为纽带,将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相链接,探寻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相结合的根源因素;在表层理论与制度运行层面,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尝试在制度层面搭建一个统一的“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多中心动态合作的生态安全与治理理论分析框架,进一步将这一理论分析框架应用于对我国转型期生态安全与治理制度的分析当中,探讨我国在生态安全与治理中的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的博弈关系,发掘我国生态安全与治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缺陷及困境,致力于发现我国转型期生态安全与治理制度走向“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多中心合作治理的趋势。在此基础上,为了能进一步完善我国生态安全与治理的相关机制,本文通过对国外的生态补偿机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和生态治理机制的比较分析,挖掘和总结这些国家在实践活动中的成功经验,有选择地借鉴和运用到对我国当前生态补偿机制、生态安全评价及预警体系构建和生态治理机制的完善当中,弥补我国现有这些机制在实际运行中的不足和缺陷,以构建起一个更优的替代机制,即建构一个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由“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持续互动的、由“政府强制干预机制——市场机制——社会公众参与机制”为主要机制、能够充分发挥生态治理效果的、多中心动态的生态安全与治理制度框架,以期能够预防生态危机的爆发,并及时有效地对生态安全问题作出预警和处置,保障我国的生态安全。具体来讲,本文共分为6章。第1章是导论部分,提出了研究我国转型期生态安全与治理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进而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在对核心概念界定和国内外生态安全与治理研究现状文献的梳理和评述后,提出本文的基本研究思路与框架,确定了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给出了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第2章是全文立论的重要内容。首先在理论上对生态安全与治理的内在关联进行了阐释,提出生态安全是一种理念,属于理论思维层面的内容,而要将这一理念贯彻到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就需要对生态进行治理。生态安全的理念要通过人类的生态治理行为来体现和实现,生态治理要以人类思维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为指导,重新认识生态——经济——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以生态安全的理念指引人类主体的生态治理实践活动,最终实现生态安全的目标。明确这一点,对本文至关重要。基于此,论文对生态安全与治理问题研究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和评述,以此为基础,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角出发,在深层理论层面,基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将其引申扩展到探索生态价值,以生态价值为枢纽,实现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整体系统的内在链接,通过明确生态价值,旨在帮助人们树立起科学发展理念,在新的认识高度上审视生态系统、特别是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使生态系统能够在人们有效地节约、保护和建设中健康循环运行,从而与经济系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循环系统,以确保生态安全,最终也为生态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一条新的经济理论思路。在表层理论和运行层面,由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并未针对表层理论和实践运行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相关的分析,且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时期,因此,借鉴和吸收西方经济理论对市场经济一般规律进行分析中的有用部分,对生态治理制度安排等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结合生态治理鲜活的实践经验作出新的理论阐释和理论概括,以推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实践中的创新和发展,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特色。生态治理分析框架构建是在表层理论中和运行层面对生态治理制度的具体安排等进行的分析研究,借鉴的是新制度经济学中的许多有用成分,对生态治理中的一般规律进行分析,在制度层面搭建起一个多中心动态合作生态治理的分析框架,是第二章后半部分分析的主要内容。第3章是将前文构建起的生态安全与治理理论分析框架应用于分析我国转型期的生态安全与治理问题,通过对转型期中国生态安全与治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行为进行分析,试图探寻到造成生态安全问题爆发、生态治理效率低下的重要根源,同时在理论上通过合理的逻辑推演,发现生态治理走向多中心合作治理的必然趋势。由于我国正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因而在表层理论研究中借鉴新制度经济学中的有用成分,分析和探索我国生态治理制度安排的新的理论框架,这既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经济理论研究范围的扩展,以期深化对我国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及生态治理理论的认识。第4章分析国外对生态安全与治理在具体实践中制度安排的成功经验,选择与我国国情相适宜的制度安排进行对比和学习,能够帮助我国在未来—段时间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生态安全与治理制度提供有益的借鉴。本章主要对国外的生态补偿机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和生态治理机制进行分析,挖掘和总结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通过对国外生态安全与治理的实践中成功经验的分析总结,可以为我国转型期生态补偿机制、生态环境安全评价体系和生态治理机制的完善与丰富,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第5章在对国外成功经验有条件的、有选择的借鉴基础上,从我国实际状况出发,分别对我国的生态补偿机制、生态安全的评价体系的构建和生态治理机制的现状和不足进行回顾和剖析,进而在有条件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对相关机制或体系构建进行创新以弥补当前的不足和缺陷,并尝试构建适宜我国国情又相对有效可行的生态安全与治理机制。第6章是结语和政策建议部分。首先提炼和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根据前文的分析提出了构建适宜我国生态安全与治理制度框架安排的政策建议,为出台更为相关的生态安全与治理的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生态安全与治理问题是近些年来引起国内外学界和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许多学者都已经在这方面展开了富有启发性和开创性的工作,本文站在“巨人肩膀”之上,以期能够对生态安全与治理的“边际”问题进行思考和创新。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复杂非线性思维视角,对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审视,以生态价值为枢纽,搭建起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间的桥梁,为本文之后对生态安全与治理的经济学分析框架的搭建奠定坚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第二,尝试在深层理论上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引申分析生态价值,以此为纽带,将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有机的链接起来,在表层理论和运行层面借鉴新制度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领域中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中的有用成分,不仅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也是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第三,在制度层面,本文尝试构建起一个统一的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对生态安全与治理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分析框架上进行创新。当然,作为一个经济理论的探索者和复杂理论的初涉者而言,本文在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方面还存在知识和实践上的不足,对于生态治理而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需要跨越多种学科、涉及多个部门,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但由于时间因素和资料资源的可得性,加之本人的理论修养和研究能力、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因而本文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实践中继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