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研究

论文摘要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同时,农村金融又属于高风险行业,农村金融体系具有天然的脆弱性,金融风险的积累很容易导致农村金融的动荡,破坏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尤其在当今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农村金融很容易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村金融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制度是重要的”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如何在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建立更加经济有效的金融制度和体系,控制农村金融风险的发生,确保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一直受到我国金融部门和理论界的高度关注。论文借助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等现代经济金融理论与方法,详细分析我国的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并以此对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变迁的历程进行划分和分析。从我国农村金融度变迁的历程看,改革开放前我国建立的是大一统的金融体系,国家对金融资源的分配主要依靠行政指令,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以市场为取向的金融制度变迁,我国农村金融也逐渐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从变迁的特征看,我国的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具有政府主导、渐进性的特征。同时,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中还存在过度行政干预与寻租现象、农村金融组织缺乏独立性、市场准入的过度限制等制度供给过剩问题,同时也存在金融产品、存款保险制度、信息披露和金融立法等制度供给不足的情况。农村制度变迁的过程,同时也是农村金融风险不断演变的过程。在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不同时期,农村金融的制度风险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利益取向是带有利己色彩,利益主体在博弈过程中的不同利益取向势必造成制度变迁中的制度的瑕疵和不完善现象。而新制度上的不足和缺陷又会成为利益主体博弈谋求利益的途径,从而加大了制度方面的风险。环境,作为影响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也影响着农村金融风险的变化,包括风险的种类和严重程度等。在理论和现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建立了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风险模型。认为我国农村金融风险更主要体现在制度风险上,这在深层次上表现为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村金融组织和农民等利益主体博弈的结果。制度风险同制度变迁紧密相连,具有路径依赖的特性,而要防范金融风险,就必须从农村金融制度的完善入手,而优化利益主体的博弈行为更是关键。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农村金融风险制度给予我国农村金融风险防范提供了很有益的启示和经验借鉴。主要体现在建立完整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农村金融监管、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以及重视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建设等方面。制度变迁与制度风险相互影响。金融制度的变迁又会导致农村金融风险的进一步演变。这也决定了我国农村金融风险防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在市场化条件下,各利益主体都在努力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看,农村金融风险的防范任重而道远。一方面,需要逐步改革完善我国的农村金融制度,使其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同时,能够保持农村金融的健康和良性发展。另一方面,要规范和约束各利益主体的行为,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观念。最后,不断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包括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步消除、大力发展“三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