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投资视角下城市公用企业研究

论文摘要

摘要:城市公用企业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为城市公共利益提供产品与服务的投资、生产、经营与管理的经济组织。既为物质生产又为社会成员生活提供一般条件。广义的城市公用企业涉及基础性和社会性领域。基础性领域包含能源、水资源与给排水、交通、邮政、通信、环境、防灾系统等。社会性领域包含行政管理、金融保险、文化娱乐、体育运动、医疗卫生、教育科研等。本文的城市公用企业是指狭义上的城市公用企业。主要包括:供水、供热、供气、城市公交、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环境卫生、道路桥梁、电信、供电、邮政、铁路、公路、水运和民航运输等行业。对公用企业进行研究,国外的代表性人物主要有庀古、卡尔多、法罗、米勒等人。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福利学说、自然垄断学说、公共利益理论、社会责任理论等。国内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公用企业管制及其改革、经营机制和民营化等方面。但是,随着市场化、社会化的进程的不断深入,公用企业的投资、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几个环节已分工细化和专业化,特别是公用企业的投资属性逐渐分离,公用企业从生产型企业特征演化为投资型企业主导特征,投资属性发展成为公用企业的本质特征和重要内涵。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尽管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它们存在共同的缺陷:忽视了从投资视角对公用企业的研究,忽视了公用企业投资主体的再造;缺乏在城市化背景下系统地研究城市公用企业投资动力;没有分析城市公用企业投资规模的边界的界定;没有明确城市发展阶段与公用企业投资领域之间的关系;等等。从投资视角对城市公用企业进行研究,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工作。其主要表现在:有利于推动城市化的进程;有利于推动城乡区域之间均衡发展;有利于改善我国公用企业投资的绩效;有利于公用企业本身制度的创新。所以,本文从城市公用企业的性质入手,从投资角度分析公用企业投资主要过程和结果。研究了公用企业的投资主体创新;投资动力的解析;投资边界的界定;投资领域的划分;投资方式以及公用企业投资制度创新与公用企业发展等。研究的归属将落脚于通过公用企业投资分析促进公用企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从投资视角对城市公用企业进行拓展性研究。首先,本文在介绍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重点从城市公用企业性质入手,分析了从投资角度研究公用企业投资的过程和结果。论文进入投资视角公用企业内部空间结构,建立了投资视角城市公用企业“钻石模型”分析框架,以分析公用企业投资制度的改善与公用企业的发展。在“钻石模型”分析框架中,公用企业的投资动力的解析、公用企业的投资规模可能性边界的界定、城市发展阶段与公用企业的投资领域关系、城市公用企业的投资方式四个维度的交汇点,就是公用企业的投资主体的再造。由此,这四个维度就构成了投资制度创新与公用企业发展的分析框架。其次,详细分析了投资视角下城市公用企业“钻石模型”的顶点及四个维度。首先,分析了投资视角下“钻石模型”的顶点——投资主体,即公用企业的投资主体再造。在阐述政策性金融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城市公用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构想。第二,研究了投资视角下“钻石模型”的第一个维度,即公用企业的投资动力及其传导机制的解析。城市公用企业投资的动力主要源自城市化的外在拉动力和公用企业性质、城市与农村公共品需要——回应决定的内在推动力。这两种动力共同决定了城市公用企业的投资规模以及投资主要领域及其投资方式等。第三,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投资视角下“钻石模型”的第二个维度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即公用企业的投资规模可能性边界的界定。分析了公用企业生产城市公共空间,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公用企业投资规模界定的基础;分析了城市规模与公用企业投资规模的关系,城市土地供给总量确定了城市公用企业投资规模的可能性边界:以西南特大中心城市为例对公用企业投资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基于城市公用企业服务水平的建设用地基准地价定价均衡。第四,研究了投资视角下“钻石模型”的第三个维度,即城市发展阶段与相应的公用企业的投资领域。对城市发展阶段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设计,提出城市综合发展指数;以西南特大中心城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划分了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提出了公用企业与城市发展水平的“投资抛物线”理论。第五,研究了投资视角下“钻石模型”的第四个维度,即城市公用企业的投资方式。对城市公用企业投资项目的二重性进行了分析,社会产品(公共品、混合品和私人品)均具有公共性和私人性,只是各自的份额不同而已;根据城市公用企业投资项目的二重性属性分为公共性与经营性两类,根据项目的属性决定项目的投资主体、运作模式、资金渠道及权益归属等;按照直接、间接和其它三种方式分析了公用企业投资的种类。最后,研究了投资制度创新与中国公用企业发展。首先,分析了中国公用企业投资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投资主体缺乏创新、投资动力不足、投资规模盲目、投资领域失调和投资方式单一化等。随后,提出了中国公用企业治理对策,包括产权改革、投资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和治理创新等。本文的创新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论文研究指出公用企业的性质。公用企业性质旨在实现企业组织费用、政府组织费用与市场交易费用组合之和的最优化。这是公用企业的价值追求。这也决定了公用企业进行投资等经济活动的内在动力。公用企业的主导特征已逐步从生产型转为投资型。2.论文对公用企业功能进行了新的解释。以往习惯把公用企业作为日常生活的物质文化中的重要环节,实际上公用企业还代表多种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内涵。公用企业的功能可以归纳为三级功能,执行国家公共政策和体现城市的基本职能形成秩序共识功能;提供公共服务设施和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形成发展共识功能;化解社会公共风险和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形成和谐共识功能。其中,秩序共识功能为初级功能,发展共识功能为中级功能,和谐共识功能为高级功能。公用企业创造无限社会价值。3.论文构建了投资视角下公用企业“钻石模型”分析框架。论文采用“钻石模型”分析框架研究了公用企业的投资主体再造;投资动力的解析;投资边界的界定;投资领域的划分以及投资方式。4.论文指出公用企业的投资内外双重动力及其传导机制。城市公用企业投资的动力主要源自城市化的外在拉动力和公用企业性质以及城市与农村公共品供给需要——回应决定的内在推动力。拉动力、推动力组成的双重动力共同决定了城市公用企业的投资规模以及投资主要领域、投资方式等。5.论文提出了公用企业投资规模的可能性边界。这种分析范式,对改变中国公用企业投资现状,改善政府主导型的公用企业投资规模的界定,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和降低超额负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6.论文提出了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公用企业发展的基础。规划的本质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对社会生产关系的技术空间的生产,创造并维持社会生产关系的空间规模和秩序,确定了社会生产关系空间的量与质、功能与结构的规定性。公用企业生产“民生空间”。因此,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城市公用企业投资、生产、管理及其发展的基础和依据。7.论文提出了公用企业与城市发展水平的“投资抛物线”理论,指出了城市发展阶段与相应的公用企业的投资领域分布。对建立公用企业投资领域透明、公开的投资信息发布机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