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技术创新的制度分析

论文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知识的生产率将成为一个国家、产业、公司的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没有任何国家、产业或公司在这方面有“自然”的优势或劣势,唯一的优势是经济地利用公开可得的各种知识的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任务,首先是知识的创新和传播,关键是怎样将知识创新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成果转化的途经就是技术创新。 根据美国学者的研究,技术创新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流动阶段、转换阶段与专业化阶段。进一步的考察表明:这三个阶段在空间上是并列的,在时间上是继起的。从一个技术项目来看,它不可能同时存在在三个阶段上,但在一个经济体中,不同技术创新必然同时存在在三个创新阶段上。从动态来看,技术创新三个阶段的空间上并存,时间上继起是互为前提的。没有空间上的并存,就没有时间上的继起,同样,没有时间上的继起,也就不会出现空间上的并存。技术创新的绩效与技术创新的资源配置正相关。在一国的经济中,技术创新的资源必须按比例同时配置在技术创新的三个阶段,才能取得较好的创新绩效。这是因为,技术创新是连续的过程,如果流动阶段配置的资源较少,那么,新技术与新企业的出现就不可能很多,如果转换阶段配置的资源较少,那么工艺创新就不可能取得较大的进展,生产成本高,必然影响企业的竞争力;而如果专业化阶段资源配置的较少,就不可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取得较大的经济收益。同时,从动态上看,某一阶段出现的问题将影响随后的阶段。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已经从下游转向上游。 在我国,技术成果转化率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技术成果进入生产系统的不多,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流动阶段投入(包括资本与人力资本)不足,是重要的原因。我们认为,要将更多的资源引入这一阶段,需要相关的制度渠道与制度设置。 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知识产权是最基本的制度安排。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知识产品。知识资产与物质资产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前者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性质。如果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技术创新的主体就不能完全占有技术创新的果实,搭便车行为将减弱技术创新的动力。分析表明,知识产权尽管不能完全解决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问题,但对于技术创新的激励是十分明显的。应当运用专利制度,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领若干高技术的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