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金融发展中的创新:理论与中国的金融改革

论文摘要

不同的国家之所以具有不同的金融发展路径以及深化水平,正是由于不同国家金融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活动产生和扩散的过程以及制度环境存在着差异性。我国的金融发展之所以具有与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不同的路径,原因正是在于我国的转型经济与西方的市场经济之间的差异,不仅决定了金融创新的环境、动因的不同,而且决定了金融创新效应的差异。 与发达国家金融创新活动进行国际比较可以发现,我国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的起点是处于金融抑制状态,这个起点状态的特点首先是金融深化水平较低,金融体系不发达;其次是我国的金融体系从一开始就是处于国家控制下的国有金融体系,金融创新的微观主体缺乏追求主动创新的经济激励。这样就决定了在一定程度上国家是推动金融创新的主体,金融创新的方向和宏观过程掌握在国家手中。因此,从根本上而言,我国的金融创新表现为对国有金融体系的不断改革的过程,其本质特征就是国家推动下的金融制度变革和创新。 通过构建一个基于市场准入限制的分析模型对我国金融创新的本质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指出了中国金融创新面临两难困境的根本制度原因。我国金融创新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在金融制度变迁的过程当中,金融风险也表现为一种制度性的整体风险,而且作为金融创新的推动者,国家也必然是金融风险的承担者。由此,我国的金融改革和创新中存在着一个两难困境。由于金融创新的微观主体缺乏创新的激励,国家成为推动金融创新活动的主体,但是金融机构产权结构的缺陷又使得金融机构利用金融创新活动进行寻租和掠夺的行为盛行,而且国家对金融机构寻租行为进行监管的成本极大化而导致监管效率低下,这样我国金融改革中金融创新活动的微观风险就容易加总转化为制度性整体风险,从而使国家陷入一种两难的困境,为了推动改革、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国家需要鼓励金融机构的创新活动,但是金融机构又会利用金融创新进行寻租而导致社会金融风险的积累。 在此模型的分析基础之上,随后开始对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创新活动中的几个重要的问题进行具体的研究,包括国有银行、资本市场的改革问题以及金融衍生产品及其市场在我国的发展。最后从总体上提出了几条简单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