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体制转型期的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关系研究——环境库兹涅茨理论假说及其对我国的应用分析

论文摘要

我国经济正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转型与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并存。为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全新的课题。本文旨在运用西方学者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关系的基本分析框架,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体制转型期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关系的总体特征加以研究,并进一步分析决定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关系的基本因素与力量。(1)西方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关系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增长必然带来环境污染的加剧,认为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此消彼长的矛盾关系;第二种观点是经济增长对环境有益,二者之间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第三种观点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的环境库兹涅茨理论假说,该理论假说认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存在着先恶化再改善的过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许多污染物的排放量数据可以从全球环境监测系统中获得,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条件。许多西方环境经济学家在该领域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他们研究的样本大多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横截面数据或以发达国家的历史性数据加以回归分析,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加以研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并正经历着体制转型,以此作为样本研究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关系的总体特征,并对环境库兹涅茨理论假说加以实证分析无疑是很具有意义的。(2)一般认为在人口规模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决定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关系的基本因素和力量包括六个方面:一是经济总量因素,二是产业结构因素,三是技术进步因素,四是能源结构因素,五是进出口贸易,六是经济政策、环境政策因素等,本文将对决定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关系的基本因素的作用逐一加以分析。(3)我国经济增长客观上存在“三大地带”,改革开放以来,三大地带在改革开放和体制转型中空间上具有逐步推进的特征。本文将对三大地带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总体特征和差异及其基本决定因素加以分析。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我国转型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水污染物排放<WP=6>和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等16个环境污染水平的指标与人均GDP的回归结果表明,废气排放总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烟尘排放量,废水排放总量及工业废水排放量等10个指标与人均GDP的演替轨迹呈现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而另外6个环境指标的总趋势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而污染水平逐步降低。  我国“三大地带”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于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而言,东、中、西部曲线特征相似,而对于废水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东、中、西部出现了差异,我国东部地区曲线特征总体上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而中、西部该曲线特征不明显。  我国的产业结构的总体水平,能源结构,以及技术水平决定了我国现阶段仍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左侧态势。体制转型期,我国的产业结构演进、技术进步以及环境政策对减轻我国经济增长的环境压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些因素的国际差距决定了它们尚不足以抵消我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环境压力。我国东、中、西部由于总体上皆处于工业化的初期、中期和中后期,这一特征决定了我国西、中、东部皆处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左侧,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差异性。(4)日本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关系的国际经验表明:只有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环境政策与环保投资的力度加大到一定水平才能越过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关系的转折点。对比中日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的以及环保投资上的差异,对于我国而言,如何借助经济政策与环境政策推动我国的产业结构转换、能源结构转换,探索工业化与环境的“双赢”之路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本文的分析是初步的,并且由于体制背景和经济环境数据的可获得性,使得经济计量检验上存在一定的偏误,但这并不影响研究结论的总体可靠性。本文在西方文献的基础上,利用我国的数据把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关系的实证分析向前推进了一步,从总体特征和地区差异两个不同角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检验,得到了第一手富有意义的结果,并进行了初步分析和国际比较,从而更富有政策意义。